心理魔术:意识之谜
传说,万物有灵,花花草草也有情感。几千年来,这都是浪漫故事的开头。但是,1970年代,却有一个大佬试图用实验来证实这个传说。而这位大佬叫做克里夫·巴斯特(Cleve Backster),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审讯专家。
1966年2月2日,巴斯特已经42岁了,他正在纽约经营着一家商业测谎公司,忙到凌晨,好不容易歇下来。
突然,一个神奇的想法出现在他脑海中。巴斯特看着眼前的两盆牛舌兰,决定给植物测谎。
他想看看植物是否会说谎。
结果,叶片上读出而来的电信号曲线很不稳定,这和人类在感到轻微恐惧时的波形很像。
这盆牛舌兰在害怕?
害怕什么呢?
巴斯特的职业病犯了,通常在出现这种波形的时候,他会本能向对方展开心理战,给对方压力。
于是,他端来一杯滚汤的咖啡,把叶子泡到了咖啡里面,没有任何变化。
他又拿来一支笔,敲了敲叶片,曲线还是那个样子,就像在说,“你这个试验真无聊”。
巴斯特笑了,这是典型的心理防守曲线,那自己可能应该给它上点儿酷刑了,比如烧掉它的一片叶子。
就在这个时候,曲线突然一抖,顶点都冲破了稿纸,巴斯特一眼就认出了这个曲线——这是对象感到巨大恐惧时的曲线。
通常这种曲线会在你威胁用刑,或者真的拿出刑具时,才出现在测谎对象的身上。
但现在,他没有拿出火柴,没有说话,也没有碰到叶片,只是脑子里想了一下叶子燃烧的画面,曲线就出现了巨大恐惧。
难道植物会读心?
巴斯特大叫了一声,脑子里嗡嗡响。
助手汉森(Bob Henson)赶了过来,巴斯特讲了一遍实验经过,然后和助理一起继续实验。
他们真的找来火柴,点燃,烧叶子,再将火柴灭掉、扔掉,送回去放好。
整个过程,曲线也一直在显示出和人类一样的恐惧曲线,直到他们把火柴送回去,告诉植物,别撒谎的时候,曲线才重新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汉森也是大脑一片空白,难道植物有着和人类一样的情绪与生物电?
继续实验
继续实验,汉森又找来了各种奇怪的东西,什么莴苣、洋葱、橘子、香蕉,还有乳酸菌和鸡蛋。
结果都出现了各种古怪的曲线。
其中,鸡蛋的表现最奇怪。
这天,巴斯特正在准备早餐,他磕碎了一个鸡蛋,突然,身后测谎仪的电笔头弹了一下。
他转头一看,连着测谎仪的那颗植物,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恐惧”。
巴斯特又去买来了几箱鸡蛋。
这些都是未受精的鸡蛋,他把测谎电极插到蛋壳儿里。
然后,他将鸡蛋一个一个扔进热水里,每一次都会让那个连在测谎仪上的鸡蛋经历一次“巨大的恐惧”。
他把鸡蛋的曲线拿给一个学生看。
学生说,这个人心脏跳得很快,他可能已经崩溃了,本能在拒绝测谎。
那天夜里,他家里的宠物猫突然大叫一声,巴斯特被惊醒,测谎仪的电笔声很响,他看了一眼曲线,那颗鸡蛋刚刚竟然也被吓了一跳。
也许是震动干扰了电笔了吧,想着想着巴斯特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他立刻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
他要排除一切外部震动和干扰,如果植物还能感到恐惧,那所有的实验才有意义。否则,一定是外部干扰造成了电笔抖动,自己下一步就得着手改进测谎仪电笔了。
然后,巴斯特找人做了三台机器,机器可以随机将海虾扔到沸水里,同时记录下扔下去的时间。
再然后,他找来三颗植物,连上测谎仪,放到三个房间中,再将三台投海虾的机器也放到三个房间里。
锁起来,不准任何人靠近。
到了第二天,他把实验结果拿出来,数据上竟然显示,每当海虾被投下去,六七秒之后,植物也会有强烈的反应。
到了1968年,巴斯特把这些实验写成论文,发表了出来。
媒体一看,来了兴趣,开始疯狂报导。
学界一看,彻底怒了,开始围攻巴斯特。
重复实验
康奈尔大学的霍博士(Kenneth A. Horowitz)说,我用四个房间、四颗植物、四台煮虾机来重复你的实验,你不介意吧?
巴斯特说,请便。
霍博士又说,我重复五组,三组煮虾,两组煮海水,你不介意吧?
巴斯特说,赶紧。
然后,霍博士把实验数据往桌子上一拍,说,你看,五组实验中,煮海水和煮海虾得到的数据一模一样,难道植物也会因为海水被杀而感到恐惧?
海水也是有生命?
你这不是扯吗?
各路大佬也开始纷纷指责巴斯特,比如,耶鲁大学的亚瑟博士(Arthur Galston),初中课本上的植物向光性就是他研究出来的。
他的研究方向其实和巴斯特有点类似,那就是研究植物如何对外界的变化产生反应。
但1979年,他的实验室团队重复了巴斯特实验,没有任何结果,他把结论发表出来,还说,巴斯特的实验不需要在讨论了,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所以植物没法儿传递感知。
哈佛大学的奥托博士(Otto Solbrig)重复了实验,也没有结果。
他也说,这根本就是浪费时间,巴斯特是个学术骗子,你可能会说我们有偏见,是的,我们就是有偏见。
但是,就像现在的网红一样,巴斯特好像被越骂越火。
他还被耶鲁大学请去,专门演示他这个新发现。
他把一颗常青藤的叶子连到测谎仪上,再让一位幸运观众上台,手里握住一只蜘蛛。
一段时间过去了,测谎仪并没有什么变化,台下开始议论纷纷,看来巴斯特真的是个骗子。
声音越来越大,但巴斯特胸有成竹的样子,示意幸运观众,差不多够了,你可以松开手,放出蜘蛛了。
结果,就在蜘蛛逃跑的那一瞬间,测谎仪突然抖动了一下。
整个过程就像魔术一样,现场的一位心理学学生说,不得不承认,巴斯特是一个玩弄心理的高手。
刚刚那场表演让人印象深刻,简直就像魔术一样。
巴斯特还经常被电视台邀请上电视表演。
所有人都被他糊弄的一愣一愣的,节目大获成功。
但除了巴斯克自己,别的科学家都无法重复出这个实验。
巴斯特的说辞
到了1990年代,巴斯特的热度还没有降温,有一次《太阳报》采访他的时候,他提到了自己和一位NASA宇航员做的实验,他说,宇航员奥利博士(Brian O'Leary)在1988年,将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抠下来,放在实验室里培养。
然后,奥利博士飞到480公里外的凤凰城去出差,出差前,奥利博士先和巴斯特对准了时间,然后,奥利博士那边时刻记录自己的心情,而巴斯特这边在实验室里,时刻用测谎仪记录着实验室里细胞的反应。
比如,A时间段,奥利博士在机场高速上下错了出口,白白绕了几公里的路,烦躁。
B时间段,博士在排队安检时差点没赶上飞机,焦急。
C时间段,博士飞回来以后,他儿子没有准时到机场去接他,失望。
等等等等。
最后,将这些情绪记录的时间与巴斯特在实验室中发现的细胞波动时间对比,竟然能一一对应。
细胞和人脑隔着480公里,它们怎么会同步反应?它们之间如何交流信号?
无法解释,但这和量子纠缠的观测结果是一模一样的。
当时量子纠缠的概念在大众心目中特别火热,这个新故事,又让巴斯特火了一把。
他是个天生的催眠大师,16岁读大学预科的时候,他跟室友说,你把眼睛闭上,我要开始催眠你了。
室友很配合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巴斯特说,好了,你可以睁开眼睛了。
室友一面懵,这就完了?
巴斯特说,是啊,你刚刚已经下楼去找宿管约了个那啥。
室友不信,赶紧跑下楼找宿管。
宿管看到室友就是一顿臭骂……
正因为这种超能力,巴斯特23岁就被美国中情局,也就是CIA看中,招入麾下。
当时,CIA的审讯手法五花八门,有巴斯克这种催眠师,有会配制各种蘑菇汤的麻醉师,还有善于察言观色的真相巫师,也有看起来傻乎乎的心理战大师。
但是,巴斯特仅仅工作了两年,25岁的时候,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儿。
总司令官的秘书简直是人间尤物,巴斯特就把她给催眠了,秘书一点儿都没有察觉。
但要命的是,秘书被催眠的时候,给了巴斯特一份总司令的绝密档案。
第二天,巴斯特拿着档案交给司令官,还说,一个选择是你立刻通知特警逮捕我,还有一个选择是你认真听我解释……
司令官选择了听眼前这个年轻人解释,然后,把他调离的催眠岗位,安排了组建了CIA的测谎部门。
因为,这个小伙儿实在太可怕了,他的催眠神功必须封印,但又万万不能把他赶走被别人利用。
在测谎部门的时候,巴斯特改进了测谎仪,又成了一个心理战大师,善于设置圈套,识破谎言,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
后来,CIA专门为他成立了测谎学校,教员警和特工使用测谎仪,也教他们心理战的技巧。这个学校至今都还在营业,业务非常好。
测谎仪的原理是读取生物电,巴斯特的方法就是教员警一套模式化的审讯方法,然后将审讯结果与生物电信息匹配,就能知道对象有没有撒谎。
直到现在,所有的测谎仪原理,和测谎教材都还是巴斯特的这一套方法论。
实验揭秘
到了2000年,有历史学家站出来揭秘巴斯特的故事。
原来,他叫做麦克斯·奥森(Max Olson)是研究商业史的学者。
他说,巴斯特的故事,更应该是一个商业史的行销故事,而不是自然科学的问题。
因为,别忘了巴斯特是CIA的实战心理专家,而这些CIA的心理战术,后来都被运用到了商业广告和行销策划上。
只不过在1970年代,那个时候,大众还远远没有受到过这些商业心理战的洗礼,大家都还很单纯。
巴斯特当时经营着商业测谎公司,到了1970年代,来自军方和政府的订单越来越少,但公司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得有宣传,而最高效的宣传方法,在巴斯特看来,当然是利用心理战术,对公众展开行销战。
于是,他将一个心理魔术变成了科学实验,故意激起大众和媒体的兴趣,也故意激怒那些科学家,制造舆论,最终受益的,是他的商业测谎公司。
大家是否满意这个新颖的解释呢?
也许,巴斯特真的不是一个科学家,而是一个广告人。
2018年·阿联酋
到了2018年,巴斯特实验又在阿联酋,被宜家公司变成了一场社会公关。
店员在店内摆了两颗相同的植物,一颗被挂上标签,被赞美的,另一颗被挂上,被咒骂的。
然后,连续30天,咒骂组不断播放提前录好的咒骂音频,赞美组播放赞美音频。
在门店里,顾客们也会根据挂牌,对两颗植物产生明显不同的情绪。
结果30天以后,两科植物的区别肉眼可见。
宜家说,这是他们为了反霸凌而做得一次社会宣传。
但也有很多人说,宜家明显是故意忘了给咒骂组浇水。
我曾经亲身经历过一件事儿,有一次我钻进一个草莓种植园,大棚里播放着欢乐的轻音乐,我问老板,听说过日本和牛听音乐会长得比较好吃。
草莓也是这样吗?
老板答,同行们都这么干。
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巴斯特的实验不是行销骗局,不是心理魔术。
那假如植物也有意识,也能听懂音乐,感受到情绪,甚至能拥有比人类意识更高级的读心术,那意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赫拉利在《人类简史》系列作品的第三部当中介绍了这样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实验。
1964年·德国弗莱堡
时间回到1964年,巴斯特还有两年才会在他的实验室里突发奇想,给植物测谎。
但这个时候,在德国弗莱堡大学,两个神经学家(Hans Helmut Kornhuber,Lüder Deecke)就已经开始研究,人类到底有没有意识。
他们的实验室里有十几个座位,整齐的排放着,就像高速公路的收费站一样,座位顶上有一个像淋浴头一样的装置,里面布满了电线,这些电线的另一端,被接到实验对象的头皮上。
实验对象坐到这些座位里,只需要做一件事儿,那就是想弯手指的时候,就随意弯一下,没有任何限制,你可以隔几秒钟动一下,也可以坐在里面一次也不动。
全凭心情,或者说,全凭你的自由意志。
结果,他们得出来这样一个曲线,在手指活动的1秒钟以前,脑点波就开始逐渐增强,在手指活动前几十上百毫秒,脑波突然减弱。
当时他们无法解释这个曲线,就把这一段增强的脑波叫做准备电位(readiness potential)。
但20年后,1983年,美国的一个生理学家本杰明·利贝特(Benjamin Libet),用更精准的设备重复了这个实验,得到了同样的曲线,同时,给出了一个毛骨悚然的结论。
这段未知脑波,代表着,在你的意识决定动手指前的300毫秒,大脑就已经向手指发出了指令,然后,你决定动手指,200毫秒后,手指动了。
你和大脑不是同时同步的,大脑,比你的意识要先知道,你想干什么。
听起来太烧脑,但事实就是这样的,现在无论神经学家、生理学家还是哲学家都无法合理的解释这个现象。
故事回到巴斯特当年被群攻的时候,他说,西方科学可能过度夸大了大脑在意识中的作用,他们认为,植物没有神经、没有大脑,它就一定不可能存在意识。
但是,意识是到底什么呢?
就像我现在问你,你昨天早上吃了什么?
这会儿你脑子里一定会出现一个声音重复我的问题,哎?我昨天早上吃了什么来着?
这个复读机的声音,为什么你就确信,它是你自己的意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