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失传《易经》
今天,我们再来聊聊出土资料中的秦始皇。
先说一个最惊悚的推论,秦始皇可能看过失传的《易经》。而且,还有可能是不亚于周文王的易经高手,算命算得神准。
具体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1993年·湖北江陵
1993年3月,湖北江陵(今荆州市江陵区)。
在楚国故都东南边的一片台地上,有村民挖鱼池,一不小心挖出了古代墓葬。 经鉴定,这是一批距今2300多年前的秦代古墓。
其中第15号古墓出土了大批秦代竹简。
当时墓室里的情况大致如下,尸骨早已经看不清了,竹简堆在棺材的西南角。
一件件清理,先是取出了随葬的木盒、陶罐。 然后是800多枚秦简,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
再往下清理,出现了一个谁也没见过的式盘,式盘是一种占卜工具。
先前出土的汉代式盘大概是长这样,目还没有失传的六壬式盘大概是这样。
但是,这里的式盘非常怪异。
首先,它外围是一圈符号,二十八个,专家判断这是28星宿。
紧接着,内部四周,竟然是金木水火四个字,土字被放在了正中央。
这种五行的排列方式非常怪异。
还有更奇怪的,那就是,五行之外,又写了一些月份。
以及式盘背面,阴刻着一些“一”字形和”L”字形的未知符号。
清理出这个式盘的时候,现场的专家们断定,墓主人应该是一位秦代占卜大师,同时,他所使用的占卜工具怪异,那是否意味着,他掌握着某种我们今天早已失传的占卜方法呢?
继续往下清理,果然,又出土了60支算筹,一端是骨质的,一端是竹制的,还有红漆和丝线装饰,非常精致,这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程序员奢侈品——手工机械键盘。
看来,这确实是一位秦代的占卜工程师。 所以,那他带到墓穴里的竹简,会不会是什么重要的占卜教程呢?
专家们越想越兴奋,继续清理。
果然又出现了23颗谁也没见过的木头骰子,立方体,有19颗,在六个面上刻着一二三四五六的数字,其余4颗,六个面上分别对刻着三组一和六。
看来,这也是某种失传的占卜道具。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破译那800多枚竹简上的内容,这项工作大概持续了20多年,直到2015年的时候,专家们确认了。
竹简上记录的内容,竟然是失传的《易经》……
《易经》&八卦
说到《易经》与八卦,相信大家都听过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甚至是先天六十四卦等等玄之又玄的词汇。
其实,如果按时间顺序梳理一下,整个易经体系,大概是这样的。
远古夏朝之前,最原始的中国巫师们,不知道从哪里掌握了一套可以预知未来的占卜方法。 然后,到了上古伏羲氏的时候,伏羲做六十四卦,被后世称为,先天六十四卦。
这套先天六十四卦的占卜方法被称作——易。
然后,易的方法和技术就一直在巫师体系内秘密传承。
大概传承到神农氏的时候,神农氏让人把这个易,写成了一本操作手册。 因为神农氏也叫做烈山氏、连山氏,所以,这本先天六十四卦的易之操作手册,就叫做《连山易》。
传说,《连山易》有八万字。
后来巫师阶级扩编,《连山易》这种高端技术,并不是每个巫师都能掌握。
于是,大概在夏朝以前,就有一本《连山易》的低配版本流出,叫做《归藏易》。
《归藏易》四千三百字,大大简化,操作参数也从六十四卦锐减到八卦,这套《归藏》八卦,也被称作先天八卦。
再然后,到了夏朝,传说夏朝的《易》很繁琐,而商朝的《易》相对简单。
再到了商朝末年,我们知道,有个西伯侯——姬昌,他是个易卜高手,能算出来大儿子的死期,也能算出二儿子的未来,卦象中显示,二儿子会中断商王的祭祀。
这就让商王很忌惮,于是把他关了起来,他便在监狱里,写下了自己的易卜手册和八卦工具。
果然,这个西伯侯姬昌算得很准,他的二儿子后来真的用推翻商朝的方式帮商朝中断了祭祀。
二儿子建立了周朝,又追封自己的父亲为周文王。
然后,周文王传下来的这套手册和八卦也就被称作《周易》和后天八卦。 所以,《易经》的真实含义,应该至少包括三个版本:
上古时代的先天六十四卦及其操作手册——《连山易》;
中古时代的先天八卦及其操作手册——《归藏易》;
以及周代的后天八卦及其操作手册——《周易》。
但很不幸,秦始皇之后,《连山易》《归藏易》这都已经失传了,就连《周易》也已经变成了半本天书,到今天,我们说起《易经》感觉玄之又玄,但事实上,我们的《易经》只是《周易》和文王后天八卦的皮毛,而文王和《周易》,又很可能只是上古先天六十四卦和《连山易》的皮毛。
所以,湖北江陵的这座古墓中挖出了失传的《易经》,是不是非常振奋? 它会是哪一版呢?
专家们考证以后认为,它就是传说中的《归藏易》。
看来,《归藏易》所使用的道具——五行、算筹、算盘都和我们不一样,而且,还有我们闻所未闻的23颗骰子道具,这究竟怎么使用?
目前,专家们也还在破解中,但是,有一件事儿专家们从这些出土的竹简中读了出来,是一个著名的天文现象,它叫做——荧惑守心。
荧惑守心&秦始皇
《史记》上说,荧惑守心、东郡陨石和今年祖龙死,这是秦始皇去世前突然出现的三大预言。
荧惑,这是古文中火星的意思。
守是留守,停留的意思。
心是心宿,今天的天蝎座中心,阿尔法红巨星的意思。
古代天官认为,一旦出现荧惑守心,那么这年不是战乱就是皇帝出问题,大凶之兆。
然而,《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去世的前一年,出现了荧惑守心。
接着,又有陨石,在东郡,也就是今天河南濮阳的地方坠落,落下来一看,上面还有字,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
这还没有完,被派出去调查陨石事件的密探没多久回来了,不仅没有查出刻字人是谁,还带回了更恐怖的第三条预言,密探说,自己在路过华山的时候,一个神秘人上来给了自己一块玉佩,还说,请帮我把它交给滈池君,使者不明白,神秘人又说了一句,今年祖龙死,突然就不见了。
然而,当秦始皇看到这块玉佩的时候,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不正是自己八年前,扔到长江里的祭品吗?怎么会这个时候出现?
后来,《史记》把今年祖龙死,解释为,祖龙就是秦始皇的意思。
所以,《史记》也说,这连着三条预言非常准确,秦始皇果然就在转过年的七月丙寅日就去世了。
其实,秦始皇死的那一年,根本就没有七月丙寅日,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在这里动了手脚。
而司马迁为什么这么做?他究竟想隐藏什么?
其实,很有可能他在继续隐藏秦始皇的真实身份……
秦始皇的真身
传统意义上认为,秦始皇是个焚书坑儒的暴君,或者是一尊神坛上的千古一帝。
然而,我们上期分享了出土文献《赵正书》,已经破解出一个一言不合就哭鼻子的全新秦始皇形象。
而且,这个秦始皇为什么哭鼻子?
因为,他早就已经给自己算出来,自己50岁会死,只是算不出来具体是哪一天。 所以,在感到自己大限将至的时候,他才会哭着跟左右人交待后事。
因此,秦始皇真的会算命吗? 而且这么相信自己的卜算结果? 他用得是哪一套卜算方法?
本来,我们一概不知。
但现在江陵古墓里挖出了《归藏易》,又联系到了荧惑守心的线索。
然后再用现代天文学来破解荧惑守心的具体日期,很快,一个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故事就浮出了水面……
原来,秦始皇很可能是一个能预知未来的人,至少和周文王一个水平。
因为,天文学家破解出来,秦始皇那会儿,发生荧惑守心的具体日期是公元前210年8月21日。
再把这天带入到周家台出土的秦代日历中去推算,竟然正好是八月丙寅日。
所以,你看出这个故事的惊悚了吗? 司马迁为什么胡编一个秦始皇死于七月丙寅日?
很可能,秦始皇根本就是死于八月丙寅日,荧惑守心出现的当天啊。
而司马迁为什么不敢告诉我们秦始皇死于这天?
甚至还不惜把荧惑守心提前一年,这全是因为,司马迁不想让我们知道,秦始皇还是一个掌握着上古《易》术的高科技人才。
同时,司马迁也不想让我们知道,上古还存在着这种能精准预测未来的技术……
《连山易》《归藏易》为什么失传?
《周易》又为什么变成天书?
会不会正是一代代司马迁和秦始皇们的功劳?
帝王们只希望这种恐怖的上古科技被自己一个人掌握,而司马迁这种协助帝王的史官们,也有必要像大众隐瞒这种上古科技的存在啊。
好了,故事分享到这里不能再往下说了,《易经》、八卦,预测未来,这种上古科技到底存不存在?
大家见仁见智。
如果存在,那么后面还有两个更加惊悚的推论。
如果不存在,接下来也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我们先说如果存在的那两个推论。
推论一:二进制vs八卦
如果上古《易经》科技存在,那用今天的科学体系如何解释它?
其实,早在300多年前,就有人试图解释过,是一个耶稣会的教士,他叫做白晋(Joachim Bouvet),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白晋出生于法国利曼(Le Mans)。
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白晋加入耶稣会,耶稣会是天主教中最重视科技,最喜欢满世界收集上古科技档案的教会。
当时来中国的传教士,比如,搞天文的汤若望、画地图的利玛窦、造大炮的南怀仁等等等等,他们都是耶稣会教士,一方面向中国传播西方科技,也一方面从中国收集很多对他们有用上古科技档案。
到了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白晋也被法王遣派,到达了中国宁波。
但当时来中国的传教士太多,康熙帝不准他们离开宁波,随时等待遣返命令。
然而白晋托关系找到了南怀仁,又通过南怀仁的推荐,得以进入北京城,并且一下子就被康熙皇帝看中了,留下来重用。
重用啥呢?
说出来非常夸张,他竟然是康熙皇帝《欧氏几何学》的老师,康熙皇帝学得很开心。
包括那个都市传说,康熙皇帝很可能是学过牛顿力学的,这个传说的根源,也在于,白晋当时教《几何》的时候,很可能也顺着康熙皇帝的好奇心,教授了一点当时欧洲都还比较新潮的《力学》给康熙。
总之,康熙很信任白晋,把大清国的皇家档案馆都开放给白晋了,还在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的时候,赐白晋从三品顶戴,让他代表大清出使法国。
1697年,白晋抵达法国,他带来了康熙皇帝赠送给法王的49卷中国古代典籍。 这49卷典籍当中,就包含一份中国民间早就已经失传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
为什么会有这个?
因为,和秦始皇司马迁一脉相承,很多东西民间失传,但并不意味着皇家图书馆里也绝迹了啊。
白晋教康熙《几何》,康熙其实也教了点《易经》给白晋。
白晋被《易经》深深的吸引,他认为,这背后的原理,是二进制,就像这幅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一样,用0和1,表示了0-63,这样一组二进制的数字。
然后,这个时候,白晋又恰好在法王这里看到了一篇18年前的未发表论文,论文内容也是有关二进制的,而论文作者呢?
更是和牛顿齐名——大名鼎鼎的数学家——莱布尼兹。
再一问,莱布尼兹为什么迟迟不发表?
原来,是莱布尼兹不知道自己发现的这个0101二进制数到底有什么实际用途,所以一直搁置在法王这边。
听到这话,白晋笑了,他毫不犹豫,把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和自己在中国的发现全部寄给了莱布尼兹。
终于,在莱布尼兹1703年,正是发表他的二进制论文时,所使用的标题正是《论只使用符号0和1的二进制算术,兼论其用途及其赋予伏羲所使用的古老图形的意义》。
是不是炸裂?还有更炸裂的,那就是,莱布尼兹之后,欧洲开启了《易经》热,他们用各种数论的方法研究易经,
研究到现在,他们发现,莱布尼兹认为这是二进制,也仅仅摸到了《易经》皮毛的皮毛,《易经》并不是用阴爻阳爻表示0和1,而是更高一个维度,阴爻表示6和8,阳爻表示7和9,这当中的运算法则也并非二进制的加减乘除,而是某种还未破解的更高维演算,而非四则运算。
所以,上古的《易经》科技到底是什么?
到底计算能不能预知未来?
宇宙到底是如爱因斯坦所说,在大爆炸那一刻就已经全部确定,一切都可计算。 还是如量子力学所说,宇宙不确定,量子坍缩随意识转变?
也许,这一切,在不知道是不是上一波文明的幸存者——伏羲,他写下先天六十四卦的时候,上古巫师们,就已经都知道答案了吧。
好了,不扯远了,再往下扯,又要让大家去看我们前面量子力学的节目了。
我们继续说如果存在的第二个推论。
推论二:天仙、地仙、尸解仙
如果上古《易经》科技存在,那同属于上古的修仙科技是否也成立?
秦始皇是否也掌握?
不难看出,我们上期透过《赵正书》了解了秦始皇的神仙信仰。
他出海寻仙、五次巡游、修建陵寝,很可能正是对应着上古科技中,成为天仙、地仙和尸解仙的三大法门。
天仙和地仙秦始皇都没有做到。 那他是否做到了最次等的尸解成仙呢?
很有可能他做到了。
因为,后世写《汉书》的班固,可能是一不小心,在《汉书》上抄上去一个,当年司马迁写《史记》时,刻意隐瞒掉的线索。
这是关于秦始皇地宫的记载,《汉书》和《史记》对比,内容基本一致,就像是抄的同一批官方档案。
但注意,《汉书》在最后,竟然多了八个字——中成观游,上成山林。
《史记·秦始皇本纪》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汉书·贾山传》死葬乎骊山,吏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下彻三泉合采金石,冶铜锢其内,桼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中成观游,上成山林。
上成山林好解释,前秦陵考古队长——段清波,段队长说,这是指封土堆上还有人工林,很多陵寝都有这个配置,但这个中成观游是什么意思?
字面上根本解释不通啊,考古上也从来没有发现过,封土半山腰还有什么观台亭台啊,这不符合任何已知的丧葬习俗啊。
疑问从80年代,一直持续到了2002年。
这年,借助遥感卫星,段队长他们第一次看清了封土堆之下的情况。
原来有一个九层高台,高台上还有亭台建筑。
这不正是“中成观游”的配套设置吗?
是让秦始皇的灵魂在地宫中出游,眺看人间的建筑啊……
所以,秦始皇难道当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最终依靠秦陵地宫,尸解成仙,还一直注视着我们这个世界?
想想都有点儿瘆得慌,怪不得没人敢挖秦陵地宫。
但话说回来,如果秦始皇精通修仙、易经等等上古科技,而秦始皇之后,这些上古科技又逐渐失传,那是否意味着,和江陵古墓里的那位易卜师一样,秦始皇也把这些珍贵资料全部带到自己的地宫中去了呢?
包括秦始皇的五次出游,封禅作法,祭拜八仙和蚩尤,以及流传给后世皇帝们的祭祀仪轨,这也都是有据可循的上古科技啊,具体内容我们会员频道细说,这里就不扯远了,我们接着说,如果这一切上古科技都不存在。
那么,出土资料中的秦始皇,他还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呢?
秦始皇也有上级?
秦始皇也有一个他不敢违抗的上级吗?
听起来非常夸张,但还是在湖北江陵(今荆州市),考古专家们又在荆州古城西边的张家山挖出一批竹简。
竹简当中有一篇《奏谳书》,谳是司法档案的意思。
所以,这里面记载的都是秦始皇时代的司法判案记录。
当中有这样一个案子,非常奇葩。
说是一个女子在亡夫葬礼期间,就在老公的棺材旁边与别的男人私通鼓掌。
请问,针对这名女子的行为,是否构成——不孝?
如果构成,又是否应该按不孝弃市来审判?
弃市也就是拉到市场上,死刑立即执行的意思。
我不太懂法律,大家就按今天的标准来界定界定吧。
这个秦国女子会被判刑吗?
然后,看到这名女子的结局以后,专家们突然猛拍大腿,终于,终于想通了啊。
原来,《史记》上有一个叫做茅焦就鼎的故事,说是秦始皇的母亲豢养了一个大阴人——嫪毐。
嫪毐可以不用四肢也不用脑袋就转动一个巨大的车轮,秦始皇的母亲因此很喜欢他。
后来,嫪毐势力越来越大,还差点通过政变做掉了秦始皇。
但秦始皇棋高一手,提前平灭了嫪毐之乱。
因此牵涉到秦始皇的母亲,秦始皇就把自己的母亲赶走,关到了西边雍城的一座宫殿中。
这个时候,很多秦国大臣就站出来给秦始皇的母亲说情。
但秦始皇一概不听,但凡求情的,一律用蒺藜鞭打,已经打死了27位大臣。 然而这天,又有一个不怕死的,专门说,自己要上殿和秦始皇好好唠唠这事儿。
秦始皇一听就毛了,让人在大殿中央,煮一口大火锅。
火锅正在沸腾,这个不怕死的大臣——齐国客卿——茅焦也就不慌不忙的走到了大鼎旁边,然后说,吧啦吧啦吧啦。
说完以后,秦始皇竟然没有煮他,还立刻把母亲赵姬释放,接来和自己一起住,同时又把茅焦升为上卿,委以重任。
所以,茅焦当时说了什么?
真的像《史记》里记载的一样,是讲了一番大道理吗?
鬼都不信啊。
但现在,专家们看到了出土卷宗,看到了那个棺材板前男女鼓掌的审判结果,突然就懂了,茅焦当年一定是这么说服秦始皇的啊。
原来,卷宗上记载,这个女人的案子一直被呈报到秦始皇的面前,秦始皇看了都有点懵。
估计司法审判这也不是秦始皇的专长,这方面的上古科技他可能有,但不是很熟悉,当时掌握司法的是丞相李斯的部门,叫做廷尉。
我们原来在《秦始皇的武器》那篇故事里专门说过,秦国的法律也像是非常先进的上古科技一样。
于是,秦始皇就让中央廷尉们讨论这个案情。
最终,经过激烈的辩论,廷尉们一致认为:
第一,按照大秦法律,由于丈夫已死,和别的男人发生关系,这绝不构成任何违法犯罪。
而且,这个问题似乎根本不需要讨论,当时整个秦国都很开放,这种事情不仅不违法,甚至连违反道德情操可能都不算。
廷尉们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第二点,女子的行为是否对死去丈夫的父母构成了不孝之罪?
按大秦律典来说,如果三天不给父亲吃饭,就会构成不孝弃市,但如果在家中祭祀亡父时有所怠慢,这就并不构成不孝罪。
所以,讨论结果是,这个女子背叛死去的丈夫,无罪。
于是,秦始皇也按无罪下达了判决书。 而如果把这个女子换成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太后呢?
很显然,情形是一模一样的啊,赵姬死了老公,跟嫪毐、吕不韦私通,这在当时并不违法犯罪。 而秦始皇你自己呢?
把母亲囚禁,这是妥妥的不孝罪啊,按大秦律,要弃市的哦。
茅焦当年站在大火锅旁边,一定就是这样说服秦始皇的吧,秦始皇虽然很烦嫪毐和自己的母亲,但终究不敢带头违法,还是把母亲接了回来。
所以,破解了这个故事,是不是让大家对大秦法律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然而,继续深挖,原来,这则记载,不仅涉及秦始皇本人,也还帮我们破解了另外一个更巨大的千古谜团……
扶苏为什么自杀?
相信大家读秦始皇之死的故事一定都很疑惑吧。
《史记》中说,秦始皇本来想传位给大儿子扶苏。
但是,诏书被李斯和赵高更改,让大儿子扶苏自裁。
当时,大儿子扶苏正在北方长城和蒙恬将军一起防御匈奴,手握重兵。
结果,扶苏接到诏书,立刻就相信了,蒙恬将军还在旁边苦苦相劝,让扶苏不要冲动。
但扶苏还是选择相信诏书,一秒钟都不迟疑,也不核实,直接自裁。
扶苏是不是傻?
大家读到这里一定都有过这种疑问吧,这是封建愚忠的荼毒,还是不为人知的隐情?
其实,司马迁在《史记》中已经告诉了我们原因,只是我们一直读不懂而已。
很简单,这个原因,就是法律。
《史记》上说,李斯在纂改的诏书上说,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 《史记·李斯列传》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
然后,扶苏看到这话就真的自裁了,我们简直无法想象,你老爹说你不孝,你就必须自裁,这哪儿跟哪儿啊。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了出土文献,你是不是豁然开朗。
不孝→弃市,这在秦代,不是道德问题,是刑法问题。
三天不给父母吃饭就是不孝弃市的罪行,那扶苏究竟犯过什么不孝的罪行呢?
其实,这罪行正是顶撞父亲。
话说,秦始皇三十四年,始皇帝在咸阳宫大摆酒宴,70多位博士悉数到场。
席间,一个仆射,主管考核官吏射箭水平的官员,他突然站起来拍马屁说,秦始皇您实在太伟大了,统一六国,驱逐蛮夷,设立郡县吧啦吧啦一大堆,拍得秦始皇特别开心。
但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叫做淳于越的博士不干了,博士也就是当时传承诸子百家学说的各种学派大师,他估计是儒家或者道家倾向比较重一点?
反正就是很看不惯李斯他们这种法家,法家搞郡县制这和淳于博士的理念冲突。
于是,淳于越就反驳说,别的我都不和你杠,但唯独这个郡县制,肯定是有问题的啊,所有事情都有始皇帝一个人来决断,你这是谋杀,要累死吾皇的节奏啊。
所以吾皇,在下认为,为了减轻您的负担,有必要设立几个能拿事儿的王。 秦始皇还是那套,自己拿不准的事情就让大家集中讨论。
结果,讨论的过程中,李斯感到自己被针对了,就火力全开,用法律精神舌战群博。
讨论到最终,也是两点结论:
第一,以后秦国百姓不能跟这些博士们学,都学杂了,有必要统一思想,都跟官吏们学法律就好。
第二,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个政策,有必要把民间的杂书全部收缴,集中销毁。 秦始皇听完以后说,可。
于是,接下来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没想到吧,如此重大的焚书坑儒,竟然是一场酒会上大家喝多了以后做出的决定……
但显然,秦始皇的大儿子——公子扶苏是站在李斯对立面的,他可能酒会上喝多了,错过了辩论?没辩嬴李斯? 或者当时临时有事根本就没有参加酒宴?
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总之,他在王曰,可,以后,又数次找到老爹,直谏,甚至有些顶撞的跟老爹反应问题,希望老爹收回成命。
老爹一下子就怒了,罚他去北方戍边。
这样,扶苏其实就犯下了不孝的罪名,如果真让李斯手下的廷尉们来追究,那也是弃市的刑法。
但老爹让自己去戍边,这么看来,反而是一种保护。 因此,当扶苏接到伪造的不孝诏书,赐剑自裁的时候,才会毫不犹豫的相信。
如此看来,秦朝的廷尉,秦朝的法律,还真有点儿上古科技的感觉啊,如何施行的这么严密?
哪怕是秦始皇,哪怕是大皇子扶苏,也不敢丝毫违背不孝弃市的条款啊。
上古科技or经验主义?
有人说,上古科技,就像中医一样,都是通过极大量的具体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信条。 准确的说,应该属于今天统计学的范畴。
包括秦始皇在法家,在郡县制上的探索也是这样一个为后人积累经验的过程。
秦朝就像一个拿着可行方案,迅速兼并六国,迅速做大上市的公司,原来在秦国一地可行的经验,扩充到全国的时候,果然就像博士淳于越说得一样,这得把您累死。
秦始皇死后,秦朝迅速崩溃了,而崩溃以后的废墟上,刘邦、项羽包括丞相李斯,这其实又是三个实践者。
一个想继续往前狂奔,自以为可以控制秦二世胡亥,可以用自己的法家理想塑造钢铁国度。
一个想毫不犹豫的掉头,分封了18路诸侯王,自己是诸侯之首——西楚霸王,他想回到春秋时代的贵族格局。
第三个则决心原地躺平,于是,汉王刘邦重新启用了秦朝博士,兼容了分封和郡县,在大秦的尸体上,建立大汉朝。
然而,这三位实践者们究竟又有哪些秘密?
如果大家感兴趣,请留言告诉我,我们后面还可以继续分享项羽和他的贵族骑兵,刘邦和他的帽子公司,以及李斯和他的两只老鼠的故事……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