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故事,从这块重达3000斤的秦代压路机说起。

秦代压路机说起
秦代压路机说起

它直径1.2米,长1.36米,周身布满了深0.11米的乳钉,大小相同,分布均匀。

简直与今天的压路机一模一样,真的是被秦始皇再一次震撼到了啊。

据介绍,它于2005年,在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子午岭林区出土。

如今,这里已经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有点儿原始森林的感觉了。

而2200多年前,这里则是一片无数压路机正在碾过的大工地。

司马迁说,2236年前,秦始皇为了荡平匈奴,决定修一条高速道路,从首都咸阳出发,必须在三天三夜之内,直达如今的鄂尔多斯高原,全长700公里,你们逢山挖山,见谷填谷,必须不走弯路,准时到达,于是,这就是——秦直道。

秦直道
秦直道

而这块大石碾,就出土于横穿子午岭的秦直道遗址当中,可能是当年压路时,坠入深谷的遗物吧。

难以想象当时的秦国人究竟要如何填平子午岭的深山大壑。

原来,史书上,那些略显平淡的记录,只有当我们挖出实物时才感到心头一震。

所以,秦始皇究竟想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帝国?

他所拥有的科技与社会能力又究竟达到了何种高度?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故事……

帝国之矛·秦直道

有人说,如果长城是帝国之盾,那么,秦直道,则是帝国之矛。

这是直插草原的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段,秦直道遗址。

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段秦直道遗址
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段秦直道遗址

据介绍,这段遗址中,有一些填方路基底部宽度达到了60米,顶部宽30-40米,残存的最后垫土层现今仍然高6米以上,这是何等夸张的工程量。

要知道,如今的双向六车道高速路,路基宽度也才35米左右。

我们有水泥,有沥青,有重型机械,可秦代呢?

他们为了让如此宽阔的路面成立,就只能不断加宽,加高路基,一层层的压路、夯实,这哪儿是在修路?

简直就是在修另一条700公里长的夯土长城……

甚至还有这张微观照片,鄂尔多斯高原上,20米长8米高的小山丘拦住去路,结果,它被拦腰截断,横截面上,甚至都出现了我们巨石故事里,专有的锯山痕迹……

20米长8米高的小山丘
20米长8米高的小山丘

所以,2200多年前,秦直道工程规模和工程难度丝毫不亚于长城,只不过,它被掩埋在如今的沙丘、森林与沟壑之下,直到我们重新见到当年的大石碾,才忽然意识到它的雄浑。

接着,如此浩瀚的工程,究竟如何测量,如何设计?

它相当于在大地之上,既要避开艰难险阻,又要笔直画线,这不是很矛盾吗?

而破解这种矛盾的现代科学叫什么?

叫大地测绘学,叫卫星照片,叫谷歌地球啊。

比如,达芬奇的《伊莫拉规划》。

达芬奇的《伊莫拉规划》
达芬奇的《伊莫拉规划》

说是500年前,他在罗马涅公爵那里当军事工程师,为更好的设计城防,于是,就发明了一个用弹珠记录距离和角度的手推车,他于是推着自己的小车,画出了500年前的卫星地图——《伊莫拉规划》,然后,在这张大地测绘图上依据地形、距离,布置出最可靠的城防系统。

然而,将这种这城防系统扩大10万倍,这不正是所谓的,帝国之矛和帝国之盾吗?

秦长城,如今也和秦直道一样,被卫星可见的修建在了最合适的那一条山脊之上。

可是,秦国人如何掌握这种大地测绘技术?

要知道,哪怕是号称穿越者的王莽,发明和达芬奇类似的记里鼓车,这也是在秦始皇之后200多年,秦始皇时代,已知最先进的测绘设备,是《韩非子》中所记载的司南,大概也就是一把勺子的状态。

司南
司南

别说海拔仪,里程测了,当时连罗盘都没有,分辨东南西北还得靠勺子,秦人究竟要如何测绘大地?

会不会一切都是巧合?

大力出奇迹而已?

就像秦始皇说的那样,哪儿管什么测量不测量的,你们给我往前挖,遇到大山就开山,遇到深谷就填谷?

然而,40年前,一次意外考古发现,似乎揭示了某些秦人大地测绘的秘密……

木板上是什么?

1986年,当考古专家们在甘肃天水的一座秦代古墓中挖出四块沾满泥土木板时,没人知道上面隐约绘画着的是什么。

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名叫放马滩,墓葬属于一位秦国军马场的场长。

似乎是地图,当专家们一步步清理、修复,并最终看清上面的文字与线条以后确认,这是一幅秦国疆域的“卫星地图”,竟然十分精确的画出了十多条河流、山脉的走势,一共七幅,分为《政区图》《地形图》《驻军图》《林木资源图》等多个维度,这竟然是分图层的秦国“卫星地图志”,有些分层图中,甚至还出现了一些类似现代等高线的闭合线条……

所以,这是秦人早已掌握大地测绘技术的证据吗?

秦国疆域的“卫星地图”
秦国疆域的“卫星地图”

虽然我们至今依旧不知道他们如何测量,但地图就在这里,700公里长的秦直道和上千公里长的秦长城就在这里。

它们共同见证着,秦始皇时代,某种未知的大地测绘方法,也许是通过星象定位和计里画方的方法吧,又或许,这是一种密不外传的军事机密?

总之,我们今天并没有挖出具体的测绘方法,只知道,秦国在那个时代拥有了本不应该出现的技术。

接着,时间来到2020年,在一次秦陵陪葬坑发掘中,专家们似乎又发现了另一种,比技术更加宏观的本不应该存在的东西……

帝国的眼界·金骆驼

这是一座位于秦始皇陵园外城西侧的中字形大墓,代号,秦陵1号墓。

秦陵1号墓
秦陵1号墓

是考古专家们于2020年挖开的首座秦陵陪葬墓,据推测,墓主人很可能是一位秦始皇的皇族血亲。

他墓中出土最闪耀的文物,就是这件金骆驼。与它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只银骆驼,修复后是这个样子。

土耳其金银双峰骆驼
土耳其金银双峰骆驼

显然,这对金银骆驼是原产于中亚、土耳其的双峰驼(Camulusbactrianus),它们在颈部有很大的鬃毛结构。

而原产于新疆和蒙古的双峰驼长这个样子,叫做野双峰驼(Camelusferus),颈部鬃毛和双峰形状都不对。

新疆和蒙古的野双峰驼
新疆和蒙古的野双峰驼

因此,当专家们挖出它的时候忽然意识到——秦始皇的眼界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开阔。

过去我们一直沿用着司马迁的记载,认为,公元前140年,张骞凿通西域,这是东西方丝绸之路的开端,是张骞之后,那些来自中亚、西亚的丝路驼队才赶着他们的双峰驼,跨越雪山和荒漠,纷纷来到中原。

在此之前,可能虽然有零星的贸易,但我们的君王并不知道还有西方广袤世界的存在。

然而,秦始皇的这位亲戚却说,我们早就接待过这些驼队,甚至习以为常,将他们的形象都做成了艺术品下葬……

所以,这是什么?

专家们忽然又联想到那个古老的民国悬疑——禁不得祠,难道这个“不得”,真的意味着先秦丝绸之路的繁荣?

1927年·藤田丰八

时间回到1927年,日本史学家——藤田丰八忽然提出,《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一段无解的记载——三十三年……

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这是什么意思?

看了几百年看不懂,然而,如果不得就是梵语Buddha的音译呢?

这不就是佛陀吗?

所以,秦始皇33年,他为什么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因为,他禁的就是秦国境内的大小佛寺啊,而什么是明星出西方?

很显然,这应该是某种圣贤大师,在禁不得祠后,又从西方来到了秦国,他会是谁呢?

小100年前,当藤田丰八提出这一猜想时,中国的陈寅恪、傅斯年、岑仲勉等一系列国学大师参与讨论,但始终不敢妄下定论,因为这太夸张了。

唐僧取经,九九八十一难,这发生在大唐贞观年间,秦始皇将近900年后的事情啊。

更何况,佛陀在印度诞生,这很可能也只比秦始皇早一两百年而已。

难道佛陀仅仅诞生一两百年后,秦国疆土内,就已经佛寺林立,还林立到秦始皇都不得不禁止它们的程度?

或许是断句断错了吧,应该是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意思是说,禁止对太白星出现在西方时的祭祀,太白星是象征战争的星星,这也就是禁止人们祭祀战争的意思。

民国学者们当时无法破解这个悬案,可如今我们挖出了金骆驼,挖出了这条早已存在的秦始皇丝绸之路,我们再来看这个禁不得祠的悬疑呢?

会不会当时的丝绸之路已经和日后唐僧、大唐时代一样发达?

毕竟,考虑到秦始皇的时代,西域、中亚、阿富汗这都还所绿洲、丛林,道路应该比后来更好走。

然而,就算是秦始皇禁的不得寺就是佛寺,那所谓的明星出西方又是什么意思?

接下来的故事,更加惊奇……

十二金人的真相?

《史记》中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收缴全天下的兵器,将它们融化,做成十二个金人,放置在咸阳宫前,每个金人各重千石,换算一下,这相当于今天的30至60吨……

如何铸造?

专家们认为,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地坑铸造法

北京大钟寺内,至今都还存放着一座永乐皇帝于1424年铸造的巨型铜钟,高5.5米,口径3.3米,重46吨。

北京大钟寺内的巨型铜钟
北京大钟寺内的巨型铜钟

据记载,它使用的,就是地坑法铸造,在地下挖一个大坑,然后在坑中烧铸陶范,然后,灌入铜水,最后再用滑轮组和龙门吊,将它从地坑中吊起来。

然而,秦始皇只比阿基米德小28岁,他当时真的有滑轮组和龙门吊?

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挖到工程实物,但秦始皇之前150年,墨子的《墨经》中确实已经记载了杠杆原理,甚至还有一种叫做桔槔(jiégāo)的工程实物。

桔槔
桔槔

然而,30-60吨的金人,预计高度在8-1b3米之间,与正常人身高对比,大概是三层小楼的感觉。

所以,秦始皇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儿,做十二个金人?

十分离奇,100年前,民国大讨论那会儿,一位名叫马非百的历史学家曾经引用隋朝翻译家——费长房的记载,讲述过这样一段故事,他说,秦始皇时代,有外国沙门释利坊等18贤者带着经书来向始皇帝传道,始皇帝觉得他们说得不对,就把他们关了起来,但夜里他们中忽然有六人展现出金刚不坏的功夫,闪着金光,撞破监狱走了出来,始皇帝被这神迹惊得有些错愕,于是一拱手,算是接纳了他们。

果然,他们后来学识渊博,帮秦始皇很大忙。

于是,秦始皇收天下之兵,为他们铸造12金人像,以示尊敬。

那么,如此说来,十二金人的真相是十二尊佛像?

确实有那么点儿影子,比如,后世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故事里说,秦始皇之后的290年,汉明帝忽然做了一个梦,梦见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迎来了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他们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汉明帝于是让他们在洛阳修建了白马寺,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佛寺。

然而,你原先读这个故事有没有疑惑过,为什么汉明帝梦见金人就知道是西域高僧来了?

为什么不能是祖先显灵了或者老天爷要发话了?

因为,秦始皇的那12尊金人,在汉明帝的时代还依旧矗立在宫殿门口啊,汉明帝是见过金人像,知道金人等于西来高僧啊。

12金人一直到三国时代,被董卓熔了10个做兵器,最后两个,是到了崇拜鸠摩罗什的苻坚时代,苻坚估计是西域高僧见得多了,直到释迦牟尼的原教旨是不能偶像崇拜了,才把这最后两个给熔了,导致我们如今看不到金人像,也就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不是佛教高僧。

这段民国故事是不是很夸张?

但这还没完,想当年,民国大师岑仲勉在仔细研究后说,不,这不是佛教高僧,这应该是波斯拜火教的博士,他们在秦始皇的时代被亚历山大灭国,于是,带着经卷向东归顺了秦始皇的帝国……

好吧,以上故事,全都来自前秦陵考古队长,号称最懂秦始皇的男人——段清波,段教授。

我第一次看到时也是惊得毛孔都立了起来。

而继续深究,我们甚至能听到段教授说,有一批了解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的一群人,跟秦始皇的团队,秦始皇一定有过接触。

说完,段教授还拿出这样一个出土于乌兹别克的武士人俑彩绘,这是什么?

出土于乌兹别克的武士人俑彩绘
出土于乌兹别克的武士人俑彩绘

这是秦国人的甘肃邻居——大月氏人,在秦始皇祖先的时代,跑到中亚以后,建立的贵霜帝国所塑造的人俑像啊。

还有这只,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出土的茧形壶,是不是也很像地中海同款?

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出土的茧形壶
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出土的茧形壶

而更惊奇的是,波斯最高统治者——大流士的塑像,本就有拜火教和佛教两种形象,因此,十二金人的真相难道真的与金骆驼一样,是在说,先秦丝绸之路,早已繁荣到我们难以想象的地步?

波斯最高统治者大流士的塑像
波斯最高统治者大流士的塑像

就连被秦国人祖先打跑的甘肃邻居——大月氏,到了中亚,也能建立贵霜帝国。

所以,他们在中亚阔了以后,再把印度高僧和波斯博士带回甘肃老家这边,是这样吗?

也许,这就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秦始皇的眼界吧,老天爷并不欠他一个地球仪,而是欠他短短50岁的人生,13岁登基,39岁统一六国,50岁如果没有暴毙而亡,那么,60岁、70岁,秦始皇能做多少事情?

史书上说,秦始皇统一以后,十年间,设立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等等等。

但就像大石碾的现实惊奇一样,史书上这淡淡的描写,现实中,究竟是什么样的惊奇呢?

我们不妨接着破解……

三座金字塔

原来,考古学家们从秦始皇陵中挖出了三座金字塔。

第一座显而易见,就是地面上高达51米的封土金字塔,这是无比宏伟的奇迹,封土下有九层高台,九层高台之下,又有水银地宫,等等等等,这些我们先前在秦始皇陵五大惊奇专门说过。

然而,为什么要把陵墓修成这样?

起初是段队长,八九十年代,他们在秦陵四周不停的挖啊挖,似乎发现,秦始皇想通过这巨大的陵园来向我们后人说点儿什么。

如此壮观的兵马俑,如此奇怪的水银地宫,如此靠近自己的秦法、文官俑,如此丰富的百戏俑和水禽坑,还有如此黑科技的车马坑,这真的如史书所说,全是因为秦始皇残暴,贪图个人享乐,才把这些好东西全部带入了地下吗?

曾经,段队长做过一个比喻,他说,我们通过水银测量,已经大致测出来了,秦始皇地宫中的水银分布,是东北方的水银最多,西北方最弱,南边次强,这正好与中国当时的山川分布吻合,确实如司马迁所说,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秦始皇下葬时是躺在一幅水银做的中国版图当中。

然而,事死如事生,看看后世的皇帝们,地宫中全是车马、美女、厨子,宝贝,这都是正常人,因为墓室等于卧室,在死后的那个居所当中,正常皇帝们都想着继续享乐一下。

可秦始皇呢?

段队长问,你们谁会把地图挂在卧室里?

如果是,那你一定还没考完高考。

所以,秦始皇的地宫、陵园,其实反映着他的某种抱负,他在用一座座陪葬坑,向后人诉说自己的理想。

比如,段教授接着拿出这样一座金字塔,他认为,这就是破解秦始皇理想的一把钥匙。

汉景帝陵墓模型
汉景帝陵墓模型

这座金字塔是汉景帝陵墓的模型,周围的线条与数字,代表着这个方位上的陪葬坑数量,秦始皇去世22年后,汉景帝诞生,理论上他们中间只隔着刘邦这一代正经皇帝。

所以,汉景帝陵墓为什么和秦始皇一样,也设置这么多陪葬坑?

也是因为残暴和贪图享乐吗?

虽然秦始皇陵还没挖,但汉景帝陵挖得比较透彻,从汉景帝陵陪葬坑里挖出了很多这种小人俑和小印章,破解以后得知,这是汉景帝手下各种官员的官印。

小人俑和小印章
小人俑和小印章

因此,段队长推断,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汉朝初年的几位皇帝,修陵墓的思想还是与秦始皇一脉相承,他们要带走的不是个人享乐,而是理想抱负,是后来皇帝当着当着,不知道怎么就把理想抱负,当成了个人享乐,再然后,被史官们一记载,就导致我们后来一直以为,所有的皇帝都是带走享乐,然而,汉景帝通过官印带走了自己的整个帝国官僚系统。

他似乎在用陵墓向后世诉说自己的政治理念,而秦始皇是否也带走了这些官印与理念呢?

果然,随后发掘的各种秦陵陪葬坑,我们先前都一一说过,其中这个离秦始皇最近的文官俑坑,就代表着大秦的法律与官僚系统。

接着,在这层官僚系统上继续破解,考古专家们挖出了秦始皇的第二座金字塔。

原来是一座秦始皇述说自己中央集权,重塑天下的官僚金字塔。

秦始皇的第二座金字塔
秦始皇的第二座金字塔

比如,已经挖出来的文官俑,他们是廷尉,代表着秦法和二十级爵位的大秦上进之路,已经挖出来的兵马俑,他们是卫尉和郎中令,他们代表着大秦帝国的军事部门。

而挖出来的水禽坑、百戏俑,则属于负责宫廷事务和文娱管理的少府。

还有挖出来的大秦黑科技车马,这属于太仆所管理的军马与科技部门。

因此,秦陵还有多少陪葬坑没有被挖出?

从这座理想金字塔里我们就可以预测,至少还有,掌管宗教、天文的九卿之首——奉常;

掌管外交和少数民族事务的典客;

掌管财税系统的治栗内史和掌管皇家宗族事务的宗正没有被挖出。

当然,也有人认为,出土金骆驼的那位皇族墓穴,就是某位掌管外交的典客……

另外,再补充一个小故事,那就是少府。

可能以我们目前挖出来的水禽和百戏俑来看,少府就是一个娱乐部门,然而,大家知道章邯吗?

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秦朝的50万南方军团正在进攻南越,30万北方军团正在防备匈奴,起义军势如破竹,一路杀到了首都最后的屏障——潼关之外,是章邯组织起在骊山修建陵墓的囚犯大军,冲出潼关,拯救大秦,覆灭了起义军。

理论上我们都认为,章邯应该是秦国的将军,属于兵马俑的那两个军事部门,但事实上,章邯是一位少府官员,负责帮皇帝记账、采购、发工资,管理宫中行政而已……

所以,一个行政少府,为什么能瞬间变成将军?

或许,这个秘密就隐藏在兵马俑的军阵,与文官俑的小斧子当中,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兵马俑的指挥系统

考古专家们挖出了一套兵马俑的指挥系统。

庞大的军阵当中,有八辆马车,然后几乎在所有马车附近都发现了一尊头戴特殊帽子的秦俑。

他们的帽子是这种两片羽毛的形状,查阅文献以后,专家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双尾鹖(hé)冠,鹖是一种中国北方独有的鸟类,我曾经在北京门头沟的大山里亲眼见过,很凶,比大鹅还狂。

双尾鹖冠
双尾鹖冠

总之,那种感觉就是,看完野鹖以后,你一定相信鸡是霸王龙的后来,而且中国古人认为,鹖搏斗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无论对方是谁,一旦发起攻击,我就至死方休。

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死。

所以,这几位戴双尾鹖冠的战车俑被认为是整个军阵中的阵前指挥、中流砥柱,一旦进攻,至死方休。

紧接着,在他们身旁,专家们又发现了一尊头戴平冠的人俑,他们普遍没有胡子,相貌年轻,手里似乎还握着什么东西,果然,进一步发掘,从他们身边出土了战鼓和金钟,虽然我们后世常说,鸣金收兵,似乎这战鼓与金钟,就代表着进攻与退却。

但事实上,很可能这又是后世对先秦思想的变形,其实,这里出土的金钟,应该叫铎,鸣响它,绝不是逃跑、退却的意思,而是,警戒、防御和变换阵型的意思。

这位阵前指挥身旁的平冠俑,负责用铎与鼓的不同音效,来传达长官命令。

而根据先秦兵书《尉缭子》记载,这些阵型与音效的关系,都是提前早就演练过无数遍的。

继续破解,这种平冠俑,似乎还出现在了整个军阵的各个地方,这似乎是二次传令员,或者说,网关路由员,他们负责二级传令,快速协调整个军阵,也负责与临近的军阵沟通、协调,便于全军布置出更大的协同军阵。

这就是秦军的可怕,行政少府章邯,哪怕纠集的是一帮囚徒,他也只需要依葫芦画瓢,把这套秦军指挥、作战系统复刻一遍,囚徒就将立刻变成整齐的军阵。

另外,这些囚徒究竟为何而战呢?

这就是文官俑坑里挖出来的恐怖了,那把小斧子,象征着秦法,象征着秦国的二十级爵位,每升一级,家人都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住宅和折算成粮食的工资。

文官俑坑里挖出来的那把小斧子
文官俑坑里挖出来的那把小斧子

基本上一级爵就可以请得起仆人了。

二级爵,就可以让父母衣食无忧了。

三级爵,叔叔大爷、侄子侄女的生活都有着落了。

爵位还可以拿来抵罪,比如妻子是奴隶,一级爵就可以让妻子恢复平民身份。

而获得爵位也并不难,原先是,只要你是秦国人,就人人有份,在战场上,杀死一个敌人,就可以升一级。

但是,这对于身为囚徒的修陵人而言,曾经也是遥不可及的奢求啊,他们不是秦国人,不可能有参与这场大秦鱿鱼游戏的机会。

所以,当少府章邯在陵墓工地上宣布,你们现在也可以参与爵位游戏,每杀一个敌人,就升一级的时候。

他们将爆发出何等凶残的战斗力……

将这一切还原,我们会发现,整个秦始皇的第二座理想金字塔中,各系统并不孤立,它们互相作用,总能在细节处给我一点点震撼。

那么,故事接着发展,所谓的第三座金字塔,又是什么呢?

1978年·草原铁疙瘩

1978年,在如今内蒙古敖汉旗的草原上,文管人员在调查一座古代遗迹时,忽然发现了这样一个铁疙瘩。

铁疙瘩
铁疙瘩

上面似乎有字,但无法阅读。

再说这种疙瘩铁器,像个秤砣,恐怕是明清时代,草原与中原贸易而获得的一些铁器原料吧。

想着这些,文管人员就把它记录、收编,一直放在了旗博物馆的库房当中。

然而,到了1995年,当段队长他们在秦陵那边越挖越清晰的时候,当年发现铁疙瘩的文管老人忽然意识到——自己当年挖到的是什么?

会不会是秦代铁权?

权也就是古汉语中秤砣、砝码的意思,史书中记载,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颁布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然后,由丞相隗(kuí)状、王绾(wǎn)奉旨制作砝码,确定1斤、1两到底是多重,然后,再将这些砝码逐层下发到帝国所属的每一个乡、里、部落和统治区按标准执行。

因此,这是秦代铁权吗?

当文管老人将这一想法说出来的时候,同事都笑了,怎么可能?

别说敖汉旗有多偏远了,这可比什么秦直道、鄂尔多斯高原还更深入草原900公里,秦始皇的郡县真的能管到这里?

就算能,可铁在秦代意味着什么?

当时军队都还用得是青铜兵器啊,而且别的地方出土的也都是铜权、石权啊,怎么可能有什么草原秦代铁权?

但老人不慌不忙,他知道铁权上面有字,虽然自己读不出,但只要有专家鉴定,就一定能验证这背后所有的惊奇……

果然,后来专家确认,这就是一块秦代铁权。

上面的青铜板,叫做诏板,所有铜权、铁权、石权、木权上都有的东西,写着秦始皇当年下旨统一度量衡,丞相隗状、王绾奉旨执行的经过……

比如,有些地方出土的木权,木材腐朽了,就只保留下诏板。

而连云港东海县出土的这方铜权最搞笑,它竟然是权、升一体的造型,既可以当砝码,又可以当量杯。

连云港东海县出土的铜权
连云港东海县出土的铜权

这就是统一度量衡背后的惊人细节。

还有,统一货币、统一车轴距离,这些也都比较较直观,我们不再细说。

然而,当专家们继续深挖,终于挖出统一文字背后的细节时,那个惊人的第三座金字塔,也一同出现了……

复活的县衙……

2002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县,里耶镇要修电站。

但忽然在一口古井中,竟然挖出来36000余枚秦朝竹简,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读,这简直太惊人了。据考证,这口古井上面,在秦代有三间房子,复原以后,大概是这个样子。

秦朝竹简
秦朝竹简

而这,正是当时秦朝郡县统治这一少数民族边区的县衙衙署所在。

所以,县官们究竟如何在这里展开工作?

破译竹简,首先是一张木牍,就是一大块木板,上面写着很多字。

可能类似我们今天的政府公告栏吧,而继续研读,专家们却意外发现,原来,这是一本大秦字典,是统一文字的细节实物,其中规定,不可将豚称为猪,必须以彘这个汉字和称呼将其统一。

又规定,秦始皇的皇以后不能写上自下王,必须写上白下王,还规定,以后郡邦尉改为郡尉,邦司马改为司马,以后代表旧时代邦国、诸侯的邦字,不能用了,文字背后的思想,也得统一,等等等等,看来这确实是必须公告的大事儿啊,否则楚国人说那东西叫狶,燕国说叫豭,齐国说叫豚,我们还怎么愉快交流啊。

继续破解里耶秦简,专家们又发现了这样一份木牍,上面的委输两个字说明它是一份需要运送物资的命令性文件。

一份写着委输两个字的木牍
一份写着委输两个字的木牍

但翻过来,它的背面还有密密麻麻的文字,细看,起头处的欧,是指一个人名,结尾是一长串日期时间编码。

为什么要写这些东西?

深入还原当时这块木牍书写的场景,专家们发现,这原来是上级郡发到县衙里来的命令文件。

内容是需要运送军用物资,接到命令的是县左,类似于县长秘书吧。

这个时候,在场三人,传来文书的差,接收文书的左,还有一个负责记录的史。

只要左一打开文书,那么史就需要在另一块崭新的木板上,原封不动的抄写命令,然后,再在背面,写上是哪位左观看并接受了这道命令,很显然,当时是这位欧左观看了,然后,史还要记载,是哪位史记载了这块木牍,很显然,这里是一位叫做釦的史记录了它,最后是,接收到命令的日期。

接下来,史会把这份证明命令,背面人物、时间戳的木牍誊抄多份,再将它们又从县衙派差人分发到各个乡、里、部落去要求那里的负责人具体执行。

于是,这样一份帝国凭证背后,不正是整个帝国行政金字塔的运作体系吗?

比如,命令从始皇帝本人下发到郡,郡下发到县,县再逐级下发到各位民众,每一环都有这样一个详细记录的凭证。

如果以后出了问题,很容易追查,命令是在哪一级断了或延时了,秦始皇通过他这第三座行政金字塔,就能一目了然,追究责任,帝国因此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命令之下。

回到现实

回到现实,这就是秦始皇的三座金字塔,一座陵园金字塔,用来无声的向我们这些后人,述说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秦始皇的三座金字塔
秦始皇的三座金字塔

一座统治金字塔,我们随便从中挖出一点细节,就能被一次次的震撼到,这里面有秦始皇的眼界,有秦始皇的科技实力,也有秦始皇最强力的武器——秦法,还有少府之中那依靠制度就可以力挽狂澜的故事。

最后一座,则是秦始皇的行政金字塔,如何让自己的统治与命令深入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原来和物勒工名一样,秦始皇也用一座郡县金字塔的结构来保障这一切。

可是,如此厚实的三座金字塔,为何会在他死后3年之内迅速瓦解?

秦帝国究竟为何而崩溃?

真的是因为那些无休止的征战、建设和对社会的盘剥与消耗吗?

其实,我们也已经挖出了疑似春申君记载秦始皇贴身故事的《赵正书》,挖出了秦始皇亲自撰写的《琅琊石刻》,也挖出了秦始皇曾经荣成祭天时所用的玉圭玉璧,但这一切背后,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强人秦始皇背地里所背负的重担,他终究是一个凡人,他终究会哭会笑,而他也终究没能逃脱亚父吕不韦为他编写的那本《吕氏春秋》……

这些人间秦始皇的故事,我们以后细说。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标签: 金字塔, 秦始皇, 考古, 波斯, 骆驼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