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之谜
传说,越王勾践剑出土的时候,是一对雌雄剑。
但向公众展示的,从来都只有一把,是雌剑,稍短,上面刻着越王勾践的名字,被安放在湖北省博物馆当中。
另一把雄剑,被锁在国家博物馆里,它被另外两把剑灵镇压着。
如果你去湖北省博,还有国博看一眼,就能发现这个风水局。
果然有两把一模一样的越王剑,国博的稍长,省博的稍短,国博那把的旁边也去确实还有两把不起眼的青铜剑。
但仔细看说明,你会发现,原来,这两把剑,是吴王阖闾剑和吴王夫差剑,这对吴王父子都是越王勾践的宿敌,果然,是两把镇压的剑灵。
再翻开当年的考古报告,你会发现,当时古墓里出土的确实是一对雌雄剑……
但是,这是一座楚国古墓,在湖北荆州,离越国还有几百公里。
那这对越王剑,为什么会跑到楚国墓穴当中呢?
还有这对雌雄剑为什么千年不腐?为什么这么锋利?
菱形暗纹究竟是如何制作的?
11个同心圆是如何制作的?
一切都是谜团,就像那个若隐若现的风水局一样,似乎有人在研究,但我们却谁也看不清真相。
1965年·湖北荆州
1965年,湖北的冬天特别阴冷,工地上的村民们正在挖掘一条水渠。 水渠要经过一个叫做望山的地方,这是一个二龙戏珠的洼地,两边分别有纪山和八岭山。
同时,望山的南边叫做沙冢。沙冢就是楚国人喜欢制作的那种流沙妖墓。
再往南,叫做纪南城,当时纪南城已经被考古,这就是古代楚国的郢都。
再往南,就是《三国演义》当中著名的荆州城和长江。
所以,当施工队一步步挺近到望山沙冢的时候,考古队预感到,有大墓即将出土。
果然,不久以后,考古队就接到报告,望山沙冢地区,发现了55座古墓。这其中,最大的一座被命名为望山1号墓。这是一个甲字形的诸侯墓,并没有采用流沙墓的结构,而是一座火坑墓。
因为,在封土下面,发现了青膏泥,这是一种密封性非常好的材料。
如果运用到极致,就会出现和马王堆一样效果,只要挖破一点点膏泥,墓室中就喷出可燃气体。
要是在古代,盗墓贼举着火把进去,这些可燃气体会瞬间爆炸,把整个古墓变成一座火坑,这就是火坑墓的原理。
但很不幸,这座古墓的膏泥保存的不好,可燃气体已经不见了。
考古队继续往下挖,是一张大竹席,刚刚拍完照片,竹席就化成了灰。
竹席下面是椁室的盖板,揭开盖板,里面全是水。
这种现象很常见,这是从底部渗入的地下水,当年曾侯乙墓,也是这种情况。
清理完积水,陪葬品出现了,堆得密密麻麻。
这个时候,古墓里的第一把宝剑出土了,是一柄金闪闪的青铜剑。
取出墓室的时候,正好是下午四点,夕阳照过来,当时在场的专家说,那种感觉,直接震慑了周围几百米的人群,村民们都在说,考古队挖到了一把金剑。
其实,这并不是金子,而是青铜。
青铜刚刚铸造出来,就应该是这种金闪闪的颜色,只不过,我们看到的青铜器都已经生锈了,是铜锈让它们看起来青糊糊的。
那为什么这把青铜剑在古墓里泡了几千年都没有锈蚀呢?
考古队感觉这座古墓不简单,下面肯定还有大学问。
于是,顶着大雪,加紧清理。
越王剑
打开主棺,果然从墓主人身边发现了这把越王剑。
当时,它被装在一个已经腐朽的剑鞘当中,还没有人知道它长什么样。
但就当这把宝剑被拿出墓坑的时候,现场的人听到了一声长鸣,像是从天边传来,又像是近在身边一样。
有人说是鸟叫声,有人说是远处的汽笛声。
总之,考古队并不迷信,继续往下挖。
在椁室的第三层,又发现了一把类似的宝剑,也被装在已经腐朽的漆木剑鞘里。
再加上在第二层椁室出土的一柄短剑。
整个古墓中一共出土了4把宝剑。
另外,古墓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兵器,铜戈、箭镞之类的。
又有各种文具和竹简,看来,墓主人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还有32个竹饭盒儿,里面是没吃完的鸡大腿、柑橘、梅子、毛桃、板栗、花椒等等。
直到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还没觉得墓主人有什么特别。
应该是个文武双全、爱吃鸡腿的楚国贵族,并不是想像中楚王级别的大墓。
但直到有一天,实验室的研究员急匆匆的跑过来,他说,剑鞘里的剑取出来了,是雌雄一对,不得了,上面还有八个鸟篆。
通灵的鸟篆
鸟篆是一种通灵的文字,正式名称叫做鸟虫篆。
《说文解字·叙》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据说,鸟虫篆起源于上古巫族,他们认为,鸟类和昆虫都可以飞上天空,与天神交流。
而且,在古人的视角当中,鸟类每年都会准时出现、准时离开,就像永生不死一样。
另外,昆虫不仅可以飞翔,还可以在你眼前变成茧然后重生。
于是,后来的道家有一个专门的辞汇形容这种信仰,叫做——羽化登仙。
所以,远古中国的文化当中认为,鸟和虫是能通灵的。
然后,就用篆书模仿鸟类和昆虫的形态,被称作鸟虫篆。
只有那些被认为有灵的器物上,才会出现鸟虫篆。
比如,传说中,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就是在和氏璧上刻的鸟虫篆,一共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甚至还有一派学者认为,中国人崇拜的龙,其实就是鸟虫的化身,也就是说,龙其实是昆虫,这个话题有点大,不扯远了,继续说故事。
考古队长一听出现了鸟篆,赶紧跑过去看。
据说,这个时候,看到的雌雄剑,是一对闪着金光和白焰的剑灵,就像是几千年没有见面的情侣一样,热情似乎笼罩了整个平原。
后来,科学家们也确实复原了当时的场景,这个我们稍后细说。
总之,出土的时候,这两把越王剑,比现在要光亮很多,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已经变质的样子。
当时,考古队长很快就认出来了八个鸟篆当中的六个。
应该是越王某某,自作用剑。
但是,挖了好几个月,咱不是再挖楚国墓吗?
怎么蹦出两把越王剑?
是哪个越王?
接下来的研究,全部集中到这个越王某某的身上。
当时,主持这项研究的是历史学家方壮猷。
他从破解墓主人的身份入手。
先是在出土的竹简中锁定一个叫做昭固的名字。
而且,竹简中记载,这个昭固先后三次和楚王同吃同住(出入侍王)。
再加上古墓中挖出来文武双全、爱吃鸡腿这三点特制,一综合,方教授联想到了一个叫邵滑的人。
这是一个无间道,大概是说,邵滑曾经和楚王密谋,制定了一套攻灭越国的方针。
那个时候,越国已经灭掉吴国,首都都搬到了青岛,简直就是一个中原霸主。
楚国就表面和越国友好,然后派邵滑去越国做大使。
而这个邵滑呢,在越国玩儿阴的,偷偷支持越国反对派,本来越国就是蛇吞象,从会稽一口气吃下来整个浙江、江苏、半个安徽还有山东。
肯定是消化不良,各种反对派都有。
果然,在邵滑的运作下,只用了五年,越国反对派就都开始武装暴动,最后,楚国再给越国致命一击。
越国也就被灭国了。
所以,方教授结合这一段分析,就认为,那个越王某某应该就是邵滑两个字。
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说,邵滑是灭越国的第一功臣,论功行赏,他被楚王封为越地的王,同时,还把这把越国宝剑赐给了邵滑。
方教授觉得推断的差不多了,就写信给郭沫若,这是当时的中国科院院长,学术大佬,只要郭大师点头,那这个研究就好继续进行了。
但同时,方教授也把研究成果寄给了另外几十个相关专家,希望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越王邵滑?
果然,郭大师第一个回信了,他认为方教授说得没错。
这就是邵滑两个字,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往下研究。
但没多久,又有一个叫做唐兰的古文字专家寄来了回信。
他认为,不对,这两个字,应该是鸠浅。
但鸠浅又是哪个越王呢?
唐兰教授说,自己就是嘉兴人,懂吴越古音,鸠浅的古音和勾践非常类似。
所以,这个鸠浅极可能就是勾践。
接下来的三个月当中,方教授也陆续收到了回信,很多专家都认为,这两个字并不是邵滑,也都更倾向于认为,唐教授说的没错,这就是勾践。
没多久,郭大师也再次回信了,他说,上一次因为拓片不清晰,这次看到大图了,他也认为,不是邵滑,而是鸠浅。
大概一年以后,这把越王勾践剑也就成了学界共识。
但很快,又有两个问题和一张命令同时出现在了考古队的面前。
第一个问题是,越王勾践,这么大名鼎鼎的人物,卧薪尝胆,灭掉吴国,他的宝剑怎么会跑到这座楚国墓穴里来?
第二个问题是,这对宝剑为什么千年不锈?它们身上到底有什么黑科技?
而那一张命令则是,这对越王剑必须分开保存,请选一把上交国博……
结果,考古队刚刚把雄剑交上去,文物和研究全都被封印了起来。
直到10年以后,所有工作才再次启动。
测试一:锋利度
第一项研究就是锋利度测试。
因为,古书上记载,吴越宝剑,有四个级别的锋利度测试。
《战国策·赵惠文王三十年》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薄之柱上而击之,则折为三,质之石上而击之,则碎为百。
先让一匹鹿狂奔过来,宝剑突然横过去,鹿必须毫无停顿的跑过去,直到跑出去很远,鹿才倒地,原来,鹿的脖子已经被宝剑切断了。
这就叫肉试则断牛马。
再用青铜盘试剑,一剑上去,青铜盘必须应声断成两截。
再用房屋柱子测试,出鞘入鞘之间,柱子得段成三截。
最后用大石头试剑,一剑下去,石头要碎成几百块。
这是夸张还是写实?当考古队讲完这个故事,拍摄科研纪录片的编导根本不信。
那就试试吧,编导让道具拿过来3张复写纸。
考古队的陈教授皱了皱眉头,说,你还是拿30张过来吧。
接着,陈教授轻轻一划,30张复写纸层层开裂,这一幕被摄像机清晰的记录下来。
最后一数,竟然划破了23张。
这可是被埋了2300多年,又出土后,在空气氧化了12年以后的锋利程度。
铸剑之谜
考古队分析,这把越王剑应该是铸剑大师欧冶子的作品。
青铜剑和我们现在的钢剑、铁剑不同。
我们是把钢铁烧红了,不断的敲打,用金属的延展性敲出一把剑来。
这个工艺叫锻造。
但是,青铜很软,无法锻造,只能把融化的铜水,灌到模具里,形成一把剑,然后在打磨,抛光。
所以,古书上记载,欧冶子在铸造青铜剑的时候,非常讲究火候。
比如,那个干将莫邪的传说,莫邪是欧冶子的女儿,干将则是莫邪的老公。
干将莫邪奉命给吴王阖闾铸造宝剑,但是,化出来的铜水始终不理想,上交宝剑的日期却越来越临近了。
有一天,干将就说,听说师傅欧冶子当年遇到这种情况,会用人牲血祭宝剑,真不知道我们能不能过这一关啊。
话音刚落,莫邪就跳到了锅炉当中,接着,完美的铜水就流了出来,干将也就含着泪用这些铜水打造了一对雌雄剑——干将莫邪。
所以,这个传说有科学道理吗?
专家们分析,可能是人体内的磷元素在起作用,磷元素可以促进铜水排出气泡,还能增强铜水的流动性,锅炉中缺磷,可能就是古书中传说铜水不成的主要原因。
这就是古代的铸剑师,他们留下来的,都是这种,让人读了就觉得应该离他们远点儿的恐怖故事。
这让他们的铸剑秘笈,在当时可以很好的秘传,但就造成了失传。
他们究竟是怎么制造出这把宝剑的?
没有任何记载,只有眼前的实物。
于是,1977年,科研团队决定用粒子加速器来研究它的化学成分。
测试二:化学成分
当时数据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这竟然是一把铜锡合金的宝剑,几乎不含铅。
那古人是怎么得到纯铜和纯锡,又是怎么知道17%这个最佳的铜锡合金比例呢?
也许是大量的经验一点点试出来的吧。
你看,无锡本来是一座大锡山,不都变成无锡了吗?
但还是不对啊,这把合金剑,剑刃和剑脊的铜锡比竟然不一样。
这怎么可能,别忘了,青铜剑是用铜水浇铸出来的,一管子铜水倒下去,你能让铜元素都往剑脊上跑,锡元素都忘剑刃上跑?
别说现在了,怕是1万年以后,人类也做不出来这种天顶星工艺。
因为,这在物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四大神兽之一——麦克斯韦妖,如果实现了麦克斯韦妖就可以实现永动机。
而永动机又被物理学家们认为,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越王剑上,就偏偏存在了,你就看怎么解释吧。
这个时候,还是考古队出来救场了。
他们说,别慌,别慌,古人其实是把剑脊和剑身分开铸造的,你们看这些断掉的青铜宝剑,横截面上,明显是三部分组成的。
古人是先用含铜高的铜水铸造剑脊,再用含锡高的铜水在剑脊外面浇铸剑刃,这样就做成了铜锡比不一样的合金宝剑。
物理专家们如释重负,但马上反应过来,还是不对啊。
很明显,剑刃的部分,从宽到窄,含锡量也是逐渐升高的啊。
当时的设备无法完成更精细的检测,这个问题,也就成了宝剑身上第一个未解之谜。
为什么不锈?
为什么不锈?这很快又成了第二个未解之谜。
当时的检测数据显示,剑身上含有硫元素。
金属表面硫化处理是1940年代才普及的防锈技术,直到现在都还在使用。
难道2300年前的欧冶子已经掌握了?
但又不对啊,硫化防锈,现在用在钢材和铁制品上,并不能用在铜器上啊。
因为,硫化铜,这本来就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化合物,别说防锈了,给铜上硫,这简直就是在腐蚀。
对另外几把出土宝剑的检测也证实了这个猜想。
可以看到,它们含硫量高的地方,反而更黑,锈蚀的更严重。
很显然,硫化防锈,根本不是越王剑千年不锈的真正原因。
那又是什么未知工艺呢?
像前面说过的秦剑一样,铬盐防锈吗?
但检测中并没有发现铬。
反正它就没有锈,难道是一种至今我们都还无法理解的防锈工艺?
专家们现在是这么解释的,应该和工艺无关,不锈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保存环境很好,被泡在水里2300多年,隔绝了空气。
然后,出土之前还有剑鞘保护,所以出现了千年不锈的假像。
不信你看,出土到现在,短短的57年,它已经开始出现锈斑了。
突然懂了,为什么湖北省博物馆非要搞个真空罩子保存越王勾践剑了,原来,这些锈迹也是有用的啊。
11个同心圆如何制作?
第三大未解之谜是剑柄上那11个同心圆,每个间距不足0.2毫米。
极其规整,极其精确。
2008年的时候,有人要复制越王剑,为了制作这11个同心圆,动用了五轴机床才完成。
那古人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而且,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整个同心圆圆心,剑柄,剑脊,剑尖都是在极其精确的一条直线上,如何定这根轴?
这绝不可能是凭手工和肉眼可以完成的精确程度。
专家们普遍认为,古人一定是有什么机械化的辅助工具,但会是什么呢?
没有人知道。
更何况,古人没有机床,他们是必须把铜水灌到模具里,再脱模形成这样11个同心圆。
那这样的话,模具一定比0.2毫米更精密,他们是用手捏出来的精密陶模吗?
不太可能吧。
菱形暗纹怎么制作?
这可能是我们离破解最近的一个谜团。
因为,1977年检测化学成分的时候,专家们已经发现了,暗纹格里锡含量极高。
所以,专家们推导,暗纹应该是失传的——铸纹工艺。
而根据眼前的实物反推,铸纹也就是应该是——铸槽填锡的工艺。
这些暗纹格里,本来应该是有一层薄锡,锡会显现出像白焰一样的光芒。
所以,根据这个推测复原出来,宝剑当初应该是这样黄光白焰的感觉,这和考古队最初看到的那个场景类似。
但很快,就有一个位叫做谭德睿的老教授出来反对。
谭老教授的父亲是谭其骧,中国历史地理的奠基人。
谭老教授说,这绝不是什么铸槽填锡,你们只发现了锡,那槽在哪里呢?
确实,后来把暗纹放大500倍,也没找到明显的铸槽边缘,反而更像是谭老教授提出的金属膏剂理论。
谭老认为,古人从植物、矿物中制备出一种特殊的膏剂,先把膏剂涂抹到金属表面,然后在加热的过程中,膏剂扩散,和青铜形成合金化的组织。
失传的铸纹工艺,应该叫做富锡细晶表面技术。
在2500多年前,这可能是古代工匠的一种标识。
比如,吴王阖闾的宝剑上,暗纹是这种年轮状的,这可能是因为,在作品完成后,铸剑师把年轮膏剂涂抹到剑身上,一是美观,二是象征着铸剑师的师门。
也就说,极有可能,我们现在出土的所有菱形暗纹格宝剑,都是出自欧冶子师门。
最后,谭老教授还用他推断出来的原料和工艺,复制了一把菱形暗纹剑,涂抹过膏剂的剑身浸泡在酸水里,一共泡了389天,终于出现了这种效果。
大家脑补一下,我实在找不到谭老教授的这张彩图。
长晶工艺?
有人说,制造晶片的工艺中,最难的一步,就是长晶。
也就是让一小粒矽晶,长成一个巨大矽晶棒的过程,矽晶棒再切割,就变成晶圆。
这就是现在各大晶片工厂的看家秘诀。
但是,你敢想像,越王剑上面,竟然也出现了长晶工艺……
还记得第一个谜团吗?
为什么剑刃越薄锡含量越高?
当时的设备无法破解,但后来,专家们用500倍显微镜观察以后发现,这是因为,剑刃上出现了金属锡的结晶。
而且是长晶工艺中,最复杂的一种树枝晶。
要是你能完美控制单质矽(矽)长晶,那么你就是台积电,晶片都是小问题。
而如果你能控制单质锡长晶,那么你就是欧冶子,终于可以做出越王勾践剑了。
太不可思议了,欧冶子是如何让锡长晶的?
没人知道,我们只知道,正是这些在剑刃上长出来的晶体锡让宝剑变得异常锋利。
另外,欧冶子怎么知道要用锡?
为什么不用铅?
秦国人不是用铅增强箭头吗?
鬼知道欧冶子当年是不是已经掌握了所有铜、锡、铅的理化性质,甚至是破解了它们的量子结构……
否则,所有的东西都靠试,欧冶子的寿命是明显不够用的。
也许真的有剑灵吧,是剑灵告诉了欧冶子这一切,而这个剑灵,至今依旧居住在这把幽深的宝剑当中吧。
这就是越王勾践剑和它身上的黑科技。
一共有五大未解之谜。
然后我们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它又是怎么跑到楚国墓穴里来到呢?
季子挂剑
按照吴国法律,王位兄终弟及。
据说,之所以制定这条法律,就是为了让老四季子当吴王。
但是,季子是孔子偶像,高尚到了没边儿了,非不当这个国王,让给自己的三个哥哥当。
而三个哥哥呢,也很高尚,为了让季子早日当吴王,都勇敢战死了。
但季子还是不当。
于是,就出现了篡位的人——吴王僚。
后来,王僚被老三的儿子——公子光刺杀,公子光就是任用伍子胥和孙武,称霸中原的那位——吴王阖闾。
所以,季子常年没有回国,一直在各国当大使。
然后,就有了季子挂剑的故事。
说是季子经过徐国的时候,徐国国王对季子非常好,两人也聊得来。
但聊天的时候,徐国国王好几次偷偷看季子的宝剑。
因为,吴越宝剑,在当时,就是天下闻名高级货,季子这把一定是顶级的吧?
很多年以后,当季子再次回到徐国,这个时候,国王已经死了。
季子就去坟墓上看望他。
然后,季子脱下自己的宝剑,挂到了墓碑上。
他说,当初自己就知道国王喜欢这把宝剑,但自己有任务在身,不能没有宝剑,所以没有送给国王。
现在任务完成了,自己要兑现当时在心中许下的那个诺言——将宝剑送给国王。
说完,季子就在坟头拜了三拜,留下宝剑,走了。
这就是季子挂剑的故事,历来被孔子门生们讲成一个君子典范的故事。
但事实上,季子挂剑,这可能是吴越人保留至今的一个商业习惯——围点与攻心。
也就是说,想和对方做生意,用攻心的方法贿赂不动他们老板的时候,就用围点的方法,贿赂老板身边的各种人。
显然,季子挂剑,这是一招稳准狠的攻心。
那这个故事这么解读,我们是不是就能模拟出一种越王剑来到楚国的可能性呢?
猜测一:贿赂品
这个叫做昭固的楚国贵族,先后三次和楚王同吃同住。很显然,他是楚王海天盛筵俱乐部的小兄弟。
越国要和楚国交好,于是就采用了围点的方法,下了血本,把越国最顶级的雌雄剑都送了过来……
但专家们觉得,这个血本似乎有点太大了。
这可是先王勾践的宝剑,属于放在宗庙里祭祀的传家宝,就这么随随便便送人了?
不太可能吧?
要送不也应该是送给楚王去攻心吗?
于是,专家们推测,也有可能是越国先送给楚王。
也不知道哪天,楚王一高兴,又把它赏给了昭固这个小跟班。
支撑这个猜想的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1964年,写着吴王阖闾名字的宝剑,也是在山西一个很普通的晋国贵族墓穴里发现的。
吴国和晋国从来没有爆发过战争,只一起坑害过楚国,所以,这极可能就是当时吴国围点晋国的贿赂品。
这样看来,吴越人确实有这种下血本,把宗庙宝物都拿出去围点的传统。
现在,这把吴王阖闾的宝剑,被锁在国博里,用来镇压那把雄剑。
猜测二:战利品
这个猜测和最开始那个方教授的假设相同。
昭固就是邵滑,邵滑在灭越的战争中第一个带军队冲进了越国的宗庙。
然后,宗庙里最高级的那一对——越王勾践剑,就变成了邵滑的战利品。
接着,依次冲入宗庙的贵族首领们分别拿走了勾践儿子越王鹿郢的宝剑,孙子越王盲姑的剑,从孙州勾的剑,以及玄孙不光的剑。
甚至还把宗庙里那个象征胜利的吴王夫差矛也给拿走了。
因为,这五代越王,加上吴王夫差的矛竟然都在望山、沙冢以及周边的楚国贵族墓穴中被挖出来了……
这样看来,这个战利品的说法其实非常站得住脚。
而且,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官方也都默认这种猜测。
但是,就是2010年,湖北沙洋县又挖开了一座楚国贵族墓,一看铭文,竟然是邵滑的墓穴。
这就尴尬了,真正的邵滑墓里并没有越国战利品,这个猜测突然就破产了。
所以,现在破解谜团的关键,又回到了最开始的原点——这个墓主人——昭固,到底是谁?
最近,法医学的研究也出来了,说昭固下葬的年纪只有25-30岁,可能真的是楚王海天盛筵的小兄弟吧。
这样看来,也许,还是贿赂品的猜测更靠谱一点。
五代越王剑、吴王夫差矛,这都是越国下血本送来的围点贿赂。
但最后,还是没有围死那个楚王和大司马邵滑,他俩还是无情的阴过去,灭亡了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