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一条消息在全世界的食品工业界和健康产业界,投下了一枚重磅的震撼弹,引来了无数的围观。

2023年7月13号,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大量使用代糖制品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消息一出,世界哗然,所有人都加入了阿斯巴甜到底会不会致癌这个话题。伊隆·马斯克立刻跳出来说:这不可能,我天天都吃超多的阿斯巴甜,现在不一样欢蹦乱跳的吗?

中国的商家也立刻出来说:我们的产品当中,从来就没有用过阿斯巴甜。

而(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则立刻发表声明说:关于阿斯巴甜是不是致癌,还得再多观察观察。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CIRC)则是跳出来力挺WHO:阿斯巴甜的确有致癌的可能。

总之在互联网上掀起了激烈的口水战,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那阿斯巴甜它为什么引起了这么大的争议,它到底对健康又有多大的风险呢?

这个事儿得从100多年前说起了。

1879年的一天傍晚,霍普金斯大学的化学教授法勒伯格回到了家中,我们接下来就称他为老法。老法这天很疲惫,他正在和同事攻克一项专利的研究,卡在了一个节骨眼上。这天做了一天的实验,还是没有任何结果。

一回到家,看见妻子正在厨房煎牛排,诱人的香气直冲脑门,饥肠辘辘的老法一股就坐到了餐桌前。正餐还没有上来,他等不及了,拿起桌子上的一片面包就开咬,这一咬就咬出了不对劲。

因为老法出生在俄罗斯,从小就吃惯了用黑麦粉做的无糖无油的大列巴,就是俄罗斯的一种面包。但是今天的面包一入口,居然很甜,老法以为是妻子突发奇想在面包里放了糖,妻管严的他也不敢吭气,就想赶紧两口吃完了了事。结果第二口咬下去的时候发现又不甜了,他就拿着这个面包左看看,右看看,突然间像想起了什么事情,放下面包就冲出了家门。老法急匆匆的回到了实验室,像发了疯一样,把实验用过的瓶瓶罐罐全都舔了一遍,高兴得鼻涕泡都出来了,因为他找到了糖的替代品。

整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老法和同事在实验室里捣鼓了几个月,想从煤焦油里面提炼出一种药物,但是最后药物没有提炼出来,烧杯里只留下了一点点白色的晶体。老法很沮丧,稍稍涮洗了一下烧杯就回家了,他一进门还没洗手就直接拿面包开吃,手上没有洗掉的晶体沾在了面包上,所以面包吃起来就是甜的。

老法给这种意外得到的白色晶体,起名为糖精。这个词是来自于拉丁文的蔗糖,糖精的甜度是蔗糖的300倍。

不过老法不怎么地道,他和同事共同发表了论文,自己却偷偷单独申请了专利,惹得同事破口大骂,反目成仇,当然这是后话。

话说老法拿到专利之后,立刻在德国开厂,大量生产糖精,赚得盆满钵满。糖精之所以受到全世界的追捧,这是和当时的大环境分不开的。

糖的来历

早在公元前2000年,印度人就成功的从甘蔗当中提取出了蔗糖,从此,人类就沉迷在了这种甜蜜的感觉里不能自拔了。因为吃糖能够让人的大脑加快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传导物质,这种物质的最大功效就是让人兴奋快乐。

阅读:最甜蜜的杀手

当人陷入热恋的时候,大脑也会分泌出海量的多巴胺。所以糖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味觉上的甜蜜,而是实实在在的快乐,它可以称之为是一种快乐炸弹。

糖早已经成了人类食谱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人们疯狂的从甘蔗、甜菜、甜高粱、甜菊、麦芽等等食物当中提取快乐炸弹。但是因为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的限制,中世纪的欧洲,糖是一种奢侈品,只有贵族和有钱人才能够随时享用,普通人只能在过节的时候吃上一顿甜点。所以西式甜点做的齁甜齁甜的,因为那个时候糖实在是太难吃到了,一顿就得吃够。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是糖的忠实粉丝,她不仅每一餐无糖不欢,而且还要用一种昂贵的糖牙膏来保护牙齿。结果就是女王在晚年的时候,总是板着一张脸,从不敢开口笑,因为一咧嘴,大臣们就能够看到她一口被蛀得惨不忍睹的黑牙。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板着一张脸

时间来到了18世纪,工业革命的来临和中产阶级的出现,让糖成了大众消费品,全球糖的产量增加了几十倍,它就成了平常人家随时随地都能够享用的快乐炸弹。人们在享受着糖果各种甜品带来的快乐的同时,突然间发现这种快乐的代价有点高,肥胖、龋齿、高血糖等等不良的后果都会找上门,于是人们就开始琢磨,能不能找一种让人持续快乐又没有副作用的产品来代替糖呢?

老法无意中发现的糖精就成了糖的绝佳替代品,因为糖精里面没有热量。为什么会这样呢?

咱们先来看看糖的消化过程,无论什么糖一进入人体,就会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代谢系统就会产生能量,代谢的最终产物就是水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和面包、米饭等碳水化合物食物分解的过程一模一样,所以糖也被归入碳水化合物的类别。

糖精就完全不一样了,糖精在人体内不发生代谢作用,人吃了以后除了得到甜味以外,啥也不会产生就直接排出体外了,毫无营养可言。0卡路里,这也就意味着吃糖精是不会发胖的,它也就成了最无负担的快乐炸弹。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糖精比糖的价格便宜了n倍。一公斤糖精的甜度就可以达到半吨糖的甜度,如果换算成价格,那就是花一块钱,就能够达到50块钱的效果,不会有商家不动心的。

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交战国之间彼此实施封锁和禁运,让全球贸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也造成了糖的全球短缺,糖精一跃就成了糖的最好替代品,一时风头无两。

但是糖精有一大缺陷,就是口感不好,虽然它甜度值很高,但是甜极则必苦,回味的时候它有一股苦味返上来,这让消费者很不喜欢,制造商也很头疼,但是解决方案很快就出现了。

1937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有个吊儿郎当的化学博士生,他叫斯维达,我们就简称他为小斯。之所以说小斯吊儿郎当,那是因为他比老法还要作死,他不仅有老法的一切不良习惯,而且还在实验室边做实验边抽烟。一天小斯正在实验室里面,一边吞云吐雾,一边做实验,在一个紧要关头,他暂时把香烟放在了实验台边上。等这一个步骤完成之后,他又悠哉悠哉的拿起香烟放进嘴里的时候,突然间一个「F」开头的词儿就脱口而出。因为当他的舌头碰到手的时候,居然尝到了一股甜味。于是小斯和老法一样,赶紧尝了尝实验品,简直比蜜还甜。

小斯不像老法那么有文化从拉丁文当中给自己的产品取名字,小斯就直接用这个实验品的化学式来命名,叫它环己基氨基硫酸钠,但是中文翻译过来的时候,给它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甜蜜素。

甜蜜素确实很甜蜜,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和糖精一样都是不含热量的代糖。虽然它的甜度比糖精弱一点,但是胜在价格更便宜,关键是没有了苦味。如果把糖精和甜蜜素按照比例组合,那就会出现奇迹,这种代糖制品的苦味消失了,而且甜度还爆表。

所以甜蜜素一经推出,就和糖精一起,坐稳了代糖市场的半壁江山。口香糖、快乐水可乐、咖啡、罐头、甜点,总之一切能吃的东西里,你都能找到糖精和甜蜜素的影子。

时间一转眼又来到了20世纪70年代,一条爆炸性的新闻登上了纽约时报。新闻里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出警告,经过对小白鼠的测试显示,过量使用甜蜜素可能诱发膀胱癌,因此FDA禁止美国食品制造商使用甜蜜素。

因为甜蜜素和糖精总是成双成对的出现在食物标签上,消息一出,吃瓜群众们立刻自动脑补:甜蜜素可能导致癌症,就等于糖精也可能致癌,就等于FDA会禁止使用糖精,于是消费者们就开始抵制糖精。

其实后来的实验结果表明,糖精致癌是以讹传讹。但是这种脑补让当时所有食品工业的巨头们都慌了神,其中最著急的是两家快乐水的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这两家公司早在1960年代就推出了无糖可乐,用的就是甜蜜素和糖精的混合体。可口可乐旗下的品牌叫做健怡可乐(Diet Coke),百事可乐旗下的无糖可乐品牌叫轻怡可乐(Dielt Cola )。能够继续快乐,又不担心长胖,是所有快乐水粉丝们的梦想。这两种无糖可乐一经推出,就立刻受到粉丝们的欢迎,销量连年暴涨。

如果甜蜜素和糖精这两种原料都不能够用了,那不到嘴的鸭子都飞了吗?

高利润的产品瞬间就没了,公司业绩将暴跌,股价将暴跌,股东们都该急眼了。两个公司的高层都急得团团转,他们急需找到一种0卡路里的代糖,来代替已经声名狼藉的甜蜜素和糖精。

这时一家制药公司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阿斯巴甜终于登场了。

美国伊利诺斯州有一家叫做塞尔的制药公司,公司不算大,主打产品也很单一,就是泻药。

塞尔制药公司

上个世纪60年代,公司招进了一名叫詹姆斯的新员工,我们就称他为小詹。小詹也是化学系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一进公司就被分到了开发部门。小詹领到的任务,就是研制一种抗溃疡的药物。小詹以12分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一年过去了没有任何进展。

一天下午实验已经做完,正在收拾操作台的小詹看到两只烧杯里还剩了一点点氨基酸。小詹突发奇想,把两个烧杯里的氨基酸混在了一起,又鬼使神差的拿手指蘸了一下,又舔了一下手指,居然是甜味的,而且还齁甜。就这一舔,舔出了一个新时代。

正在高尔夫球场打球的老板听到消息,连球杆都顾不得收拾就开车冲回小詹的实验室,给他来了一个熊抱。之后小詹不断改进配方,做出了新一代代糖。它的中文名字很长,叫做天门冬胺酰苯丙氨酸甲酯,也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的甜度和糖精差不多,是蔗糖的200倍,而且口感舒适,不腐蚀牙齿,热量可以忽略不计。阿斯巴甜一经问世,塞尔公司就加班加点的开始了阿斯巴甜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测试。结果提交到FDA之后,经过几年的审查,阿斯巴甜终于顺利通关。两家快乐水巨头立刻宣布旗下的无糖可乐配方全部放弃糖精,改用阿斯巴甜。阿斯巴甜从而一举打响了知名度,正式成为了全球食品工业的新宠儿,变成了世界上用途最广的代糖,哪哪儿都有它的影子。

从麦片、咖啡、口香糖再到面包、甜点等等,全球有5000多种食品和饮料当中含有阿斯巴甜。甚至为了赢得消费者的好感,有些制造商在牙膏和口红里都要加上阿斯巴甜,总之只要是舌头能够触及到的地方,就没有用不到它的。

鱼与熊掌

但是岁月不会一直这么静好下去,命运总有相似的轮回。

1996年华盛顿大学,一个叫奥尼尔的医生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他发表文章说:过量使用阿斯巴甜会引发脑肿瘤。

奥医生的话音刚落,意大利的拉马齐尼研究所就立刻跟进,针对阿斯巴甜的长期副作用立项研究,购进了200多只小白鼠,在饲料当中加拌阿斯巴甜,观察这种物质对小白鼠健康的持续作用。经过10年的持续观察研究,研究所一共使用了2000多只小白鼠,终于得出了结论:天天吃阿斯巴甜的老鼠,患三种病的机率明显增加。这三种病是:

第一血液淋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加了0.6%;

第二淋巴瘤的发病率增加了3.1%;

第三白血病的发病率增加了3.1%。

可能你一听到这个数字3%,噢,不高嘛,别管,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但所有的癌症研究和治疗机构和各国的公费医疗管理部门,就会急得两脚直跳了:天哪,又多了3%,这不要了命吗?

大家要知道,要按照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患者的数量1800多万为基数来计算,增加3%,全球就多了55万8千癌症患者。许多国家的医疗体系,财务负担已经相当沉重了。增加的这些癌症患者,就意味着一笔巨大的开支。自然杂志上曾经有一篇文章,算过一笔账,从2020年至2050年,全球用在癌症治疗上的费用将高达25.2万亿美元。癌症给家庭带来的不只是经济负担,还有病人自己的痛苦,家人的情感和生活上的负担。

但是小白鼠和人是两回事,不能完全依据小白鼠的实验结果,就断定人身上就会有同样的后果,还需要仔细观察。问题也确实就出在这儿,因为你没办法拿一种明知有潜在风险的物质来做人体实验的。说拿一群人试一试,分组对照,看看这种物质会导致人罹患癌症的比例上升多少。那是不可能的,太邪恶了,道德和法律都不许可。所以这种物质对人体造成的副作用,目前还没有办法直接通过人体试验来验证。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人造代糖已经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了,有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公布致癌研究结果,等于一下子砸掉了很多人的饭碗。所以研究机构必定是非常谨慎的,可以想见发布的初步结论,必定是按照保守从低的方式估计的。正因为有这些原因,所以致癌率增加3%这个听起来不高的数字,才会在人群当中引发了这么大的反响。人们都发出一声惊呼,前有甜蜜素,后有阿斯巴甜,难道这100多年当中,我们一直都在吃慢性毒药吗?

食品工业还有多少秘密在瞒着我们呢?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阿斯巴甜在美国,是孕妇和婴儿的专用代糖。一涉及到婴幼儿,事情性质的严重程度又翻了几番,全社会都聚焦。于是所有的医疗健康部门都要求重新检验阿斯巴甜。但可口可乐的嘴很硬,它立刻发表了一个声明,说全球90多个食品安全机构都认可了阿斯巴甜是安全的,我们不打算改变配方。百事可乐虽然话没有说的那么硬,但是态度也是坚决的,不会改变配方。

目前对阿斯巴甜副作用的调查还在进行之中,世卫组织的结论出来之后,会有更多的调查机构立项跟进。这不仅仅是一项科学研究这么简单,而是包括了食品工业、科学界、政府、传媒在内的一场复杂的博弈,全社会都参与其中,带来的是从头脑到钱包全方位的冲击,大戏的帷幕刚刚拉开。

最后结论的到来预计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可能发生反转,也有可能出现意外,但是最起码有一点现在是实锤了,就是美味与健康,看起来真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呀。

还有什么毒药,是我们天天在吃的呢?

标签: 美国, 阿斯巴甜, 糖精, 毒药, 食品安全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