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年前的预言:2027地球毁灭
一块隐身了上万年的石碑,却讲出了今天人类所面对的一个巨大的危险。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块石碑位于土耳其的哥贝克利石阵,编号是43号,由一块巨石凿成了一个T字形结构,上方刻着一只大秃鹫,所以这块石碑又被称之为秃鹫石。
从艺术的角度来讲,浮雕的手法很稚嫩。那这样一个非常稚嫩的石雕,它能隐藏着什么惊天预言呢?
让我们先从它的被发现说起。
肚皮山暗藏玄机
土耳其东南部,有一个叫尚勒乌尔法的城市。1988年当地一个农民在一个叫「肚皮山」的地点,很偶然地发现了一个造型古怪的石雕。这一带曾经有拜占庭帝国时期的墓葬群和军事哨所,所以发现者就把石雕当成了当地司空见惯的文物,就把它送给了乌尔法市的博物馆,而博物馆的馆长也是随手就把石雕摆在了拜占庭时期的展厅里。
1994年一个叫施密特的德国考古学家来到了乌尔法博物馆,施密特一直在研究中东古文明,当时他正在土耳其发掘另外一个考古遗址。
当施密特走到「肚皮山」石雕前的时候,他的眼睛瞪大了,只见雕像的头像狮子,胸腹部像人,下半身则像一个婴儿。
施密特很熟悉拜占庭文化,他一看就知道,这绝对不是拜占庭的风格,和任何已知的文明遗迹也都对不上号,属于未知领域。
施密特想到这儿心中一阵狂喜,发现未知领域,那可是考古工作中最刺激的一件事啊。
施密特赶紧找到了馆长,打听这个雕像是从哪来的。馆长就回答说是在「肚皮山」那一带发现的。
于是施密特又赶紧带上了简单的考古设备,找到了发现雕像的那个农民,由他做向导,一刻不停地赶到了「肚皮山」。经过简单的勘测之后,施密特判断山丘之下大有乾坤。
一年后 施密特拿到了土耳其政府的许可,带领一支考古队进驻「肚皮山」开挖,这一挖就挖出了21世纪最大的考古奇迹之一哥贝克利石阵。
哥贝克利在土耳其语当中就是「肚皮」的意思。
团队没挖多久,就挖出了一个圆形巨石阵。
石阵有内外两圈圆环,外圈的直径大约是30多米,内圈的直径大约是10米,围墙都是由小型石块砌成的。围墙每隔几米,就会摆上一个巨大的T字形石柱。在石阵的中心,矗立着两块更大的T字形石碑,相对而立。石碑并不是简单插在土里的,而是建筑师先在地上平放一块打磨好的巨石,然后在平滑的巨石上,凿出了一个10厘米深的凹槽,然后才把5.5米高的T形石柱稳稳地卡在凹槽里。原理很像电脑里的PCIe插卡,比如图形卡。
石柱和石碑的重量从几吨到十几吨不等,都是由一整块巨石打磨而成的。表面光滑、形状对称、线条清晰,切割打磨得非常好。
巨形石碑上还雕凿着一些动物的浮雕,雕刻的手法和今天故事开头所讲的石雕相当一致。
施密特又用探地雷达探测,发现「肚皮山」附近方圆九万平方米的区域内,土层之下都隐藏着石阵。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掘,到2021年只有百分之五的石阵露出了真容。
施密特的团队一共发掘清理出了六座石阵,标号分别是A、B、C、D、E、F,每座石阵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完全相同,但都是同心圆的结构,而且每座石阵的中心都有两个巨大的T字形石碑。
六座石阵的不同之处在于ABCD这四座石阵,都是两个同心圆结构,而且明显建筑技术更为高超,年代也更为久远。而E和F这两座石阵的建筑时间比前四座晚,只有一个圆圈,建筑质量上也明显比不上前四座。
一些研究者认为BCD这三座石阵,共同组成了一个复合建筑。这个复合建筑以石阵D为中心,互相之间通过围墙内的通道相连结,最初它们顶上可能是有屋顶的。
更为奇特的一点是所有的石阵都是被当时的人类所填埋的,当然不是建好了就立刻埋,而是在几十年或者上百年之后,当时的人们会把石阵填埋再造新的。
斗转星移,一个个石阵垒成了连绵不绝的小山丘。这就意味着按照哥贝克利石阵的规模,它是一个需要有专业化团队运作才能搞得出来的项目。
拿现代工程来对比,这样一个石阵复合体,它首先需要有设计人员来画图计算,然后要有勘测人员来选址,再然后需要有工程人员来挖地基。
施密特很稀奇,查遍史书也找不出哪个王朝会在这里留下如此规模宏大的石阵群。石阵测龄的结果居然是公元前8000至11000年前的作品,也就是距今1万至1万3000年前的作品,比英国的斯通亨奇巨石阵还要早了大约6000年。
测龄结果一出来,施密特立刻被绝大多数考古学家喷了个遍 ,因为根据现代的主流学说,在9000年前,安纳托力亚高原上的原始人类才开始学会耕作,慢慢的摆脱了蒙昧状态进入文明的历程。那1万3000年前还早了4000年呢,那个时候高原上的人类就是过着狩猎和采集果子的生活,每天为食物发愁,很难想像他们怎么会有余力来搞这种宏伟的工程呢?
而且根据施密特的研究,这个工程还是属于萨满信仰的宗教中心,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有对神的信仰和礼拜。
这个理论把文明的时间大大推前了,果然是很暴击头脑。可是来踢馆的科学家自己去「肚皮山」取样,测出来的结果和施密特是一样的,于是就只好闭嘴,先专注于研究当下已有的发现,至于说理论要不要修改,留到后面再说。
我们前面讲到的第43号石碑,秃鹫石就是在石阵D当中被发现的。石阵D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石阵,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最古老的一座。
石阵D的建造最早可以推到距今11500年至13000年前,这个时间点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注意,因为它正好是新仙女木期修建完成的。
这个新仙女木期是一段长达1300多年的冰期,它出现在距今13000年至11500年之间。
英国爱丁堡大学有两位科学家马丁和迪米特里奥斯,我们就称他们为老马和老迪,这两位研究了秃鹫石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秃鹫石所出现的时代,和新仙女木冰期以及气候灾变期的时间完全吻合。
于是两个人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推测,就是这块秃鹫石,很可能不是随意被雕刻出来的,而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留给后人的预言或者警示。而这个预言,又和新仙女木冰期的成因有着密切的关系。
解读秃鹫石预言
根据现在调查的结果,在新仙女木冰期到来的时候,十几年内英国的温度骤降了8摄氏度,格陵兰的温度骤降了20摄氏度。
中国的南海和青藏高原也留下了气温骤降的证据。
气温陡降,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来说无疑是一场大灾难,而新仙女木冰期结束的也很突然。
在距今大约11500年前,也是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气温陡升。英国的温度就窜升了8至9摄氏度,格陵兰的温度也狂飙了15摄氏度。
这种短时间内温度的急剧上升和下降,对地球生态来讲,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气温陡升陡降的奇怪情况呢?
科学家们经过了几十年的挣扎,没有找出后来气温骤升的原因,但是对于一开始的气温骤降,形成了一种主流认识。
共识是这样的:大约距今13000年前,有一颗彗星撞击了北美的冰川,导致冰川迅速消融。冰川融水通过密西西比河流入了墨西哥湾,从而影响了海洋环流,导致气温骤然降低。
如果这次彗星撞击发生在今天,它撞击陆地的话,就会引发巨大的爆炸,当量相当于数千枚核弹引爆。撞击点附近的人员伤亡、建筑设施的损毁都会非常惊人。
如果撞击发生在海洋,则会催生出史无前例的大海啸,海啸波可能高达几千米,遮云蔽日。海啸对撞击点周围的沿海地区会造成巨大的破坏,但这还只是第一波冲击。
第二波冲击,是来自撞击后产生的尘埃、气溶胶等碎片颗粒。它们进入大气平流层之后,能够在大气当中停留长达好几年时间,从而阻挡阳光,造成全球气温大幅度下降5到8摄氏度,从而就造成了「撞击冬天」。
全球气候的巨变,很显然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周期,食物短缺就会接踵而至。那从事早期农业的人们和以采集为生的人们就会大难临头了。
同时温度的降低也会扰乱洋流,靠捕鱼为生的人群同样也会出现食物短缺,不管你是居住在内陆还是海边,饥荒都不可避免。
除了人类闹饥荒,撞击还会带来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那人类作为地球上最聪明的物种,为了应对气候巨变带来的生存威胁,那肯定会选择大规模迁移。于是经济崩溃,冲突和战争都会上演。
老马和老迪认为,在这种程度灾变的冲击下,人类文明很可能会出现大幅度的倒退。因为越是文明程度高的社会,分工就越细致。
某一类专门的知识和技艺,就只被少数人掌握。
而且只有一切社会机能正常运作,学校之类的教育机构也才能够运转良好,知识的传承也才能发生。
如果说发生突变,导致社会中专门从事某些行当的能工巧匠们去世了,或者说整个社会像一幢精密的大楼倒塌了那样,那么原先从事某些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就没有办法靠原来的手艺吃饭了,他就得自己去解决吃饭的问题,他就得去打猎采果子,那么知识的传承就被打断了。
只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就会造成文明的大幅度倒退,这种情况尤其体现在建筑、艺术、复杂的制造这些行当当中。这些行业的从业者,只有得到基本生活资料的保障之后,才能够长期专注从事这个行业。那这些知识遗失之后,劫后余生的人们,就只能够用非常稚嫩的方式来保存记忆,警示后人了。
这就是老马和老迪对哥贝克利D号石阵所诞生背景的分析,也是他们专注于研究秃鹫石的原因。
他们认为秃鹫石是传达了灾难的主题和警示。
秃鹫石上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那只大秃鹫伸出的翅膀上面还有一个大圆球。
老马和老迪认为,这只大秃鹫实际上就是对应着射手座的茶壶星群,这个星群由射手座内的一组恒星组成,看起来像个茶壶。
射手座的箕宿二是茶壶、壶身和壶嘴的连结点。
秃鹫翅膀上的圆球对应的就是太阳,太阳右边的鸟对应的是蛇夫座。
那为什么老马和老迪会直觉地从星相角度来解读第43号石碑的图案呢?
那是因为目前发现的很多古代巨石结构,都是和记录星相有关的。
秃鹫下方的蝎子浮雕对应的是天蝎座;蝎子下方的左侧是一个看起来像鸟的动物,对应的可能是天枰座。
古人也许觉得天枰座更加像一只鸟。
其实你仔细看天枰座星群,看起来的确像一只游水的鸟。
蝎子的左边是一只四足兽,但现在已经看不清了。有人猜测可能是一只狼的图案,或者是一只狗。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表达一个意思,就是这些浮雕图案组成了一个时间印章,每一个图案所对应的星相位置,它们合在一起就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准确的时间。
那什么是时间印章呢?
从地球上观察,一年四季星空都在不断的变化着,每个星座的位置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变化。
几千年前的星空肯定跟现在的星空不一样,而现在的星空又肯定和几千年以后的不一样。如果能够记录下当下的星座位置,那么以后的人们就能够根据星图来推算记录的准确时间。
其实这种时间印章到现在也还在使用。
比如美国胡佛大坝上有一座叫「共和国之翼」的纪念碑,纪念碑的基座四周,是镶嵌着「星图」的水磨石地面。星图所描绘的就是1935年9月30日的北半球星空,是大坝举行落成典礼的日子。
创作这个星图的目的,也是在几千年后,即使我们的文明已经成为了过去,未来的天文学家依然可以利用这张星图来确定大坝的建造时间。
所以从这些迹象看,修建哥贝克利石阵的人类,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建筑和天文知识,绝不是一群原始人。
长话短说,回到43号石碑。
秃鹫石所在的石阵D,是按照当时的地球物理南北极朝向建造的。
斗转星移,地球的地轴指向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动。因此现在的石阵D的南北轴向,比现在地球物理的正南正北方向,从正北向西偏移了大约7.5度。
老马和老迪解读完秃鹫石上的星相图案之后,一推算得出了结论:石阵建于距今12950年前。
因为浮雕显示了太阳正好在秃鹫的翅膀之上,它就对应着茶壶星群是在日落时分出现在地平线上的状态,那么观察的时间,就是那一年夏至日的日落时分。
因此这块石碑是精确到了小时的一份远古档案,是不是很令人称奇?
那问题来了,请问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值得用这个石碑记录下来?
秃鹫石右下角的那个无人头像很可能给出了答案。
这个图案代表着死亡,当天很可能是发生了一起重大的灾难事件,所以作者决定把这起事件用石碑记录下来,让子孙后代都记得它。
老马和老迪对秃鹫石还有更加惊悚的解读,他们认为秃鹫石的创作者是认定了灾难是还会再来的,所以赶紧记录下来向后代示警。
那为什么他们认为灾难会再来呢?
巨难会重现吗?
一些科学家推测,给哥贝克利人带来了巨大灾难的彗星,可能是来自恩克彗星上掉落的一块大碎片,也可能是来自金牛座流星群的一个大碎片,这些碎片在距今大约13,000年前撞击了地球,造成了新仙女木冰期。
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实是,无论是恩克彗星也好,还是金牛座流星群也好,它们都是地球的固定访客,有多固定呢?
地球每年都会穿越金牛座流星群,所以每年人们都可以欣赏到金牛座流星雨。
而恩克彗星是每3.3年就会回归太阳系一次,它所掉落的碎片,就成了金牛座流星群的主要成分。
流星雨在每年6月份、10至12月份会出现两次,因为秋天那一次它经常会发生在西方的万圣节期间,所以又被称之为万圣节烟火。
它是在烟花发明之前,人们能够定期目睹的很显著的天文奇观。
专家们发现很多古代的巨石建筑都和金牛座流星雨有关,也包括了今天所讲的哥贝克利石阵。
一般的看法是,恩克彗星和金牛座流星雨都是距今2万至3万年前,一颗更大彗星解体以后形成的碎片,恩克彗星只不过是碎片里面最大的那一块。
既然如此,麻烦问题就来了,就是碎片在运动过程中有可能再分裂解体。
地球在穿越流星群也就是一堆碎片的时候,会通过一个碎片比较稠密的区域,叫作流星雨「湍流」,那么就会有比较多的碎片,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掉入地球大气层。
所幸的是这些碎片绝大多数都是很微小的尘埃,它们都能够在和大气的摩擦当中燃烧殆尽。于是大家只会看到一个个流星快速划过夜空,由衷的发出赞叹。
过去几千年来,一直没有出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当恩克彗星刚好这个时候也回归了,和地球擦身而过,它又发生了解体,就有比较大的可能会有较大的碎块撞向地球。没有办法在和大气层的摩擦当中燃烧殆尽,那就会出现像「新仙女木事件」那样的大型撞击。
下一次恩克彗星回归太阳系是在2027年,那么从上一回仙女木撞击事件以来,恩克彗星回归太阳系,从地球身边擦身而过都有几千回了,可是偏偏2027年让老马和老迪觉得非常的焦虑。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一个我们所知越多,越让人感到紧张的例子。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吧,反而比较心大,能够睡得着觉。
金牛座流星雨的活跃周期有2000年和3000年之说,也就是说每过一段时间,地球就会撞上比较密集的流星雨,那么大块的陨石砸到地球的机率就会大增。直径上百米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就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局部灾难。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距今约三千年前的青铜文明大灭绝事件,就和流星雨的活跃期有关。认为当时发生了小行星撞击事件,造成了小规模的气候变迁,摧毁了早期的人类农业,导致了人口的大迁移和一连串的战争,当时发达的青铜文明们就一个个毁灭了。
也有人认为1908年6月30日,发生的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也是金牛座流星雨的节奏。因为10月至11月发生的流星雨是在晚上,肉眼可见,而6至7月发生的流星雨是在白天,肉眼一般就不可见了。
总的来说自从三千多年前的青铜文明大灭绝之后,还没有发生过文明杀手级的陨石撞击事件。现在呢又是卡在流星雨活跃周期的门槛上,这就尤其让老马和老迪紧张。
恩克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2023年,并没有引发小行星警告,但是NASA在密切注视着它,也在密切注视着金牛座流星群。既担心恩克彗星带来比较大的碎块,也担心巨大的碎块隐藏在金牛座流星群当中。
但是要观察到这些陨石很困难,因为它们又黑又小。另外一方面,科学家对这些小行星和陨石的轨道,也还没有完全摸清规律,也更增加了一层恐惧。
因此从2019年开始,NASA已经启动了观察和搜索大碎片的项目。在每一次地球穿越金牛座流星群的时候,都开启了近距离搜索,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一无所获。
于是NASA又启动了应急方案,在2022年尝试了DART计划,这个计划的目的是测试主动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的办法。
比如从地上去发射一个物体去撞击小行星,让它的运行轨道偏离,从而避开地球。
老马和老迪对43号石碑研究的越深入,就越忧心忡忡:13000年前那种程度的撞击灾难,看来已经远去了,可是灾难的回归是一个相当确定的事情,只是具体在什么时候发生。
那么它离开的越久,也就越让人担心它在某一天会突然杀一个回马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