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讲过荣格和吕洞宾的故事,我们讨论了吕洞宾的纯阳理论,帮助吕洞宾摆脱了梦想,找到了方向,而荣格则受到了东方哲学的启发,并建立了他自己的心理学理论,包括集体无意识理论、共时性等等。

曼陀罗与太乙金华宗旨,吕洞宾修仙的秘密

当荣格建立这些理论时,除了道家理论之外,有一本东方经典对他影响很大,这本书叫《西藏度亡经》。荣格声称这是心理学的真理,他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和启发,很多基本的见解也来自于这本书,所以今天我们来谈谈这本书。

故事从一个西藏寓言开始。

西藏寓言

人死以后,你会在一片光明中醒来,你不会知道你当时已经死了。然后,你会陷入完全的黑暗,随后,一个可怕的魔鬼会出现在你面前,你将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面对,第二是逃跑。如果你选择逃跑,你会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逃杀,但最后你会摆脱魔鬼,重获自由。

几分钟后,你会陷入另一个黑暗,并会遇到又一个恶魔,但没有上次那么可怕。这次你也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面对它,第二个是逃跑。如果你再选择逃跑,最后你就会摆脱它,但很快就会有另一个恶魔出现。你每逃跑一次,恶魔就会变得不那么可怕一点。

这个过程中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你每次都逃跑,导致你转生后变成低级生命;第二种情况就是,你选择在某次逃跑之后去面对恶魔,导致之后出现的恶魔会越来越可怕,但是你转生之后,会成为更高级的生命。

第三种情况是,如果第一次你面对最可怕的恶魔时,你没有选择逃跑,之后会发生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这个恶魔原来是你自己的幻象,无论它有多可怕,它都无法伤害你,你们根本就不是一个次元的东西,所有的恐怖都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

第二件事是当你识破了魔鬼的诡计,你就能跳过轮回,进入极乐世界。

《西藏度亡经》这个寓言故事,其实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西藏度亡经》这本书的俗名是“Bar-do this-grol”,“Bar-do”是藏语中死后的一种状态,在古汉语中叫做“中阴”。“thos-grol”是解脱了哲学方法的意思。

因此这本书的古汉语翻译名称也叫“中阴得度(Bardo thodol)”,就是告诉你在死后49天的中阴状态当中,如何解脱的方法。

这听起来有点玄,但事实上,你把中阴理解为站在人生终点回看自己一生,然后你就会明白荣格的意思。

这确实是心理学的真相,现实生活中,一切的苦难磨砺,难道不都是魔鬼吗?

一切的情绪感受,难道不都是幻觉吗?

自我和现实,难道不是隔着两个次元的东西吗?

西方很多心理学家,都专注于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现实如何影响自己。但荣格告诉西方人,心理学不是生物学,也不是生理学,也不是其他科学学科,它是关于精神的知识。

不要总是思考“Either”、“Or”(非此即彼),要学会像东方人一样“Both”、“And”(两者均可)。比如现实中有人对你好,或者对你严厉,这肯定会让你感到喜或者怒,随后就会引起你对这个人的爱或者恨,但是仔细想一想,这些喜怒爱恨,不也会反过来影响你对这个人的认知和理解吗?

现实和自我,“Either”、“Or”(非此即彼),而是“Both”、“And”(两者均可)。知道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荣格推崇阴阳太极思想了。

我们继续讲故事吧,说说《西藏度亡经》是如何传到荣格手中的。

1300多年前

时间回到1300多年前,阿拉伯人入侵印度,现在的巴基斯坦一带原来属于印度,结果,就变成了伊斯兰世界。当时巴基斯坦有很多佛教高僧,就逃到了西藏、尼泊尔和印度南方。其中有一位王子,被称为“莲花生”。

传说,释迦牟尼在涅槃时预言过,未来会从莲花中诞生一位圣人。恰好,这个王子,就真的是从莲花中诞生的。

莲花生是王子的时候,他的思想水平就已经很高,能够教导人民,安邦治国。在国破家亡之后,在那片区域,当时唯一能够抗衡阿拉伯的,就是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西藏。

藏王就邀请莲花生到西藏帮助自己教导人民,治理国家,于是,莲花生带着他的佛教思想从印度来到了西藏。他口授了很多佛教思想,包括这本《西藏度亡经》。

有一天,莲花生告诉他的弟子,雪域高原将发生佛灭运动,僧人将被杀,寺庙将被烧毁,经文和佛法将被烧毁。 届时苯教神魔将统治高原地区,这将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必须面对。所以,他会将重要的经卷隐藏起来,他的弟子在适当的时候自然会感应到“伏藏”,重新发现这些经卷,然后高原上复活这些思想。

说完之后,他的弟子还没弄清楚他话里的意思,第二天,莲花生就消失了。

历史学家声称他离开了西藏,命弟子将重要经书藏于特定山洞中。但传说中则说,他已化为一团意识,经书被他藏于意识世界。

六百多年后,佛教思想在高原蓬勃发展。有一天,一位红教僧人感应到了“伏藏”,莲花生弟子的第n次转世进入了他的意识世界,并教给了他当时隐藏的经文。红教僧人重写了梵文版的《西藏度亡经》,还翻译成了藏文流传于世。

又是六百年过去了,《西藏度亡经》已经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甚至沿着高原蔓延到中原和蒙古,这个时候来到了1919年。

1919年

这一年,一位人类学家来到了雪域高原地区,他的名字叫温茨。他是一位考入斯坦福大学的天才少年,18岁上大学,学习宗教、哲学、历史,24岁毕业后,成为牛津大学耶稣学院教授。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哲学天才。但是,他却越来越困惑,他读了所有他能看懂的哲学书籍,也找不到答案。

20多岁的时候,他每天在河边发呆,有时不穿衣服,就把身体泡在水里。有一天下午,他突然说,自己眼前出现了一幅能让他狂喜的图案,紧接着一个念头席卷了他的意识。这个念头告诉他,这不是他第一次拥有肉身

这个经历让他惊讶不已,不久之后,一位考古学家建议他去一趟东方,也许对会找到答案。

因此,温茨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他到过北欧、埃及、墨西哥、印度、锡金、日本、中国,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世界。

当来到了1919年,他已经是41岁的中年男子了。他去了金刚州(大吉岭),遇到了一位叫桑珠(Samdup)的格西(先生)。

桑珠精通藏文、英文和梵文。他看着温茨,讲了一段《西藏度亡经》。然后,温兹就不走了,他认为他一直在寻找的东西正是《西藏度亡经》。

接下来的几年,温兹每天早上6点,就坐到课堂上,等待桑珠先生为他解释梵文和藏文写的手稿。温兹就像一块干燥了四十多年的海绵,正在迅速吸收东方哲学思想。

但仅仅三年后,桑珠先生就去世了,温茨则决定让所有西方人了解玄妙的东方哲学。

于是,1927年的时候,温茨将这本书命名为《西藏度亡经》,并由牛津大学正式出版。出版前52岁的荣格看到了这本书,毫不犹豫地写下了序言。据说,荣格时不时的向弗洛伊德、爱因斯坦、泡利这些专业大科学家推荐过这本书。

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中阴

书中说,人死亡的一瞬间会进入中阴的第一个状态。第一个状态叫做“临终中阴”,你不会意识到你在这个阶段已经死了。

你的面前会出现无与伦比的光芒,伴随着幸福的幻觉。其实看破这个幻象,就能往生极乐。但99.999%的人都会被幻象迷惑,进入第二个状态。

第二个状态称为“实相中阴”,此阶段分为前7天,后7天。在这14天的时间里,幻象会减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世俗和痛苦的感觉。

之后,你将进入第三种状态,称为“投生中阴”,这种状态通常会再持续14天。这个时候你会经历一些折磨,就像我们一开始讲的寓言一样,最后你将不得不接受冥界的审判,进入轮回。

故事讲到这里,我猜你会问,现在我们都明白死后的世界了,如果我们遵循这个方法,不是每个人都能往生极乐吗?

其实按照书中的说法,一个人进入中阴状态,理性是彻底消失的的,你看到的世界没有理智,只有意识的洪流。这个世界不是由物理法则驱动的,而是由因果法则驱动的。

《西藏度亡经》属于密宗经典,如果你没有看过,密宗上师不会向你解释其中的玄妙内容。因此,我们只能从荣格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这本书。

我们再分享一个关于心理意义的藏族故事。

藏族故事

1985年,一位汉族老师,也是这个故事的作者,和他的藏族哥们,开车行驶在中国和锡金边境。藏族哥们说,边境有一位美丽的女士,名叫“康钦仁姆”,只要你是男人,都会被她诱惑。但她是一个尼姑,太可惜了,西藏人信佛,绝对不能对尼姑抱有任何非分之想。

她从十岁起就以尼姑的身份住在寺庙里,当时她病弱如草,但十年后她长成了绝世美女。

三年前,也就是1982年,她回家探亲,一路乞讨,在喜马拉雅山走了几天,没有看到任何房子和人。

有一天,她终于找到了一个帐篷,帐篷里住着一个小伙子,给她提供了丰盛的食物,待在她身边,看着她捏着糌粑,喝着酥油奶茶,眼睛一动也不动。

此刻,尼姑感觉到了男人眼中的情欲,情欲让她害羞了。周围都是雪山,帐篷里又没有第三者,所以也就没有了戒条,魔鬼就开始作乱了。

魔鬼让尼姑的血液骚动起来,结果,千不该万不该,她就不该对她旁边的小伙微微一笑。这一笑让小伙也着了魔,于是扑了过去。尼姑挣扎了一下,但是两个魔鬼立即疯狂了起来。

藏族哥们接着说,去年,也就是1983年,他遇到了一个卖银佛像的女子。他很吃惊,因为藏人绝对不会卖佛像,除非走投无路。于是他问女子为什么要卖佛像,女子说她需要路费去找丈夫“次仁秋旺”。

藏族哥们立即斥责这个男子,女子却说“不,是我把他抛弃了。”

之后,这位藏族哥们买下了佛像,两人聊了很多。原来,她就是尼姑康钦仁姆。

仁姆说,她和那个彪悍的小伙在帐篷里一住就是两个多月,早就把寺庙忘记了。但有一天,她在梦中被梵天召唤,叫她从贪婪的梦中醒来,于是,她从帐篷里偷偷溜了出来,回到了寺庙。但当她回到寺庙,却发现自己怀孕了。

师父对她说,梵天已经没有你的位置了,你是淫天里的人,你去吧。

就这样,仁姆被赶出了庙门,仁姆只能去寻找那顶帐篷。可是整个高原都是小伙的农场,到处都是他的家,仁姆自然是不可能找得到。慢慢的,仁姆变成了一个流浪街头的乞丐。

就在仁姆快要生产的时候,她被一个商人娶了,现在她成了镇上有名的太太。家里有女佣,生意上有掌柜,仁姆平时就照顾孩子,当地人也都很尊敬仁姆。

几天后,作者和他的藏族哥们来到了一个温泉。按照藏地传统,这是一个男女共浴的温泉。作者被藏族哥们脱光衣服推入温泉,他害羞的躲在角落里却忍不住偷看。与此同时,一些美女发现他不敢看她们,就赤身裸体地凑近他,看着他狼狈的脸,放声大笑。

这时,他的藏族哥们大声喊道“康钦仁姆”。原来,温泉的另一边有一对夫妇抱着孩子,那个女人正是康钦仁姆。她的身后站着一个身穿藏袍、腰上挂着藏刀的威武汉子。再一问,这个小伙
正是次仁秋旺。

仁姆找了他两年多,最近终于见面了。现在,仁姆要回去归还一些不属于她的东西,然后,跟着次仁求旺到大漠里去,那顶帐篷才是自己的家。

后来,作者带着仁姆一家人乘车返回小镇,仁姆最后一次走进装饰豪华的牌楼,将钥匙、账本、衣服和珠宝还给管家。

第二天,秋旺背着孩子,挽着仁姆的手,走向了北方的大山。

回到现实,这个故事和最开头的寓言,其实都是在说,真正能让你变得更强的心理学,就是面对一切:不要因为害怕受伤而不敢去爱;不要因为别人的看法就不敢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不要因为害怕失去就逃避责任。

说的玄幻一点,当你把面对的勇气刻到灵魂当中的时候,你能自然地面对第一个魔鬼。勇于面对一切的人,他一定很幸福。

这是不是就是一种“极乐”呢?

标签: 西藏, 轮回, 西藏度亡经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