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部千古奇书《穆天子传》。

《穆天子传》

与之前聊过的《竹书纪年》一样,《穆天子传》也是十几部汲冢古书中的一部,但它却是这些书中唯一流传下来的一部。

之所能够像《山海经》一样被称为是奇书,一方面是因为书中记录了周穆王一次充满传奇色彩的长途旅行,其中还有周穆王会见西王母的故事。

另一方面像《山海经》一样,有人将它看作是信史,有人将它看作是小说。有人认为其成书于西周时期,有人则认为是战国时期。各有道理,没有定论。

接下来我们就翻开这本奇书,一起看看周穆王这次西游,顺便也讨论一下有关西王母的问题。

周穆王是西周的第五位君王,根据《史记》的记载,他即位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但他非常的长寿,统治周朝达55年之久。也就是说,如果《史记》的记载是正确的,那周穆王活了整整105岁。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周穆王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976年到前922年,但是周穆王即位时的年龄和在位时间到现在也一直存在争议。

他在位期间南征北伐,曾两次向西讨伐犬戎部落,清除了通往西域的障碍。整体上来说,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王了。

除了喜欢打仗,他还特别喜欢打猎、垂钓这些户外运动。也是一位好奇心很强的帝王,所以经常东奔西跑到处游山玩水。

《穆天子传》就是周穆王的一本旅行笔记。

《穆天子传》出土于西晋年间一座被盗的魏王墓,所以被发现的时候就已经遭到破坏,残缺不全了。书中很多字句都有缺失,有些地方甚至还有整段的遗失,但是整体上还是还原了穆王的旅程。

全书一共分为六卷,我们所说的穆王西巡记录在第一卷到第四卷之中。

第五卷的内容是周穆王西巡回来之后,在中原的游记。

第六卷则主要讲述了周穆王为姬妾盛姬举行葬礼的事情。

因为后两卷的内容与穆王西游无关,所以我们只看前四卷。

第一卷的开头就有一部分文字缺失,但是通过第四卷中对整个行程的总结,我们能够知道遗失的内容是穆王从都城宗周出发之后几天的行程。

宗周很有可能就是当时西周的东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一带。但是穆王出发的具体时间由于文字的缺失,从书中无法得知。

根据《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这次西巡的时间大致是在穆王十三年或者穆王十七年。

从洛邑出发之后,向北经过犬戎、焉居等部落。在戊寅日,穆王来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站阳纡山。这里是上古河神无夷的领地,河神的后代就居住在此,所以后来在这里发展出了河宗氏族。据考证,河宗氏就在现在的河套地区。

穆王选了一个吉日,在河宗氏首领伯夭的陪同下祭祀河神。伯夭通过一些通神的仪式,以天帝的名义对穆王高呼道:“穆满,你应该永远治理世事。”随后又高呼道,“穆满,我将向你展示舂山之宝。昆仑山上有宫舍四处,泉水七十处,你要登上昆仑山,去看看舂山之宝,我将把他们赏赐给你。”

穆王表示接受天命,向南拜了两拜。

后来伯夭还自告奋勇给穆王当向导,要与穆王一起前往极西之地。几天之后,穆王向西来到了河宗氏放牧的地方温谷乐都。在这里,穆王吩咐手下官员为远行做准备。

由此我们可以猜测,穆王最初可能并没有计划西巡的,是到了河宗氏之后,听了“天帝的话”才决定西巡的。

虽说此行的目的是巡游,但是同行的还有西周最精锐的六师军队。有军队那必然还要有军队的后勤补给人员,所以这一行可谓是浩浩荡荡。巡游的同时,更像是向沿途的部落方国耀武扬威,展示周朝的实力。

根据记载,为穆王驾车的是八匹精挑细选的骏马,分别取名为赤骥、盗骊、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

车夫为造父、三百、耿翛、芍及。

其中造父是比较出名的人物,他是赵氏的始祖,赵氏孤儿的故事说的就是他的后代。

另外穆王还带了六条猎狗,分别取名为重工、徹止、雚猳、中黄、南丹、来白。

这一整套装备是穆王打猎钓鱼、外出游玩的基本配置。

不过通过第四卷的记载我们知道,这八匹骏马并不是只为穆王拉车,而是被分为了两组分别拉着两辆马车。

主车是为穆王准备的,马车的右辕马是华骝,左辕马是绿耳;右骖马是赤骥,左骖马是白义。造父赶车,还有一人担任护卫。

副车是为导游伯夭准备的,右辕马是渠黄,左辕马是踰轮;右骖马是盗骊,左骖马是山子。赶车的是三百,高奔戎担任护卫。

两辆马车是整个队伍中行进速度最快的,所以在整个西行的过程中,穆王常常是先行到达某处,然后停下来休息等待后续部队。

临行之前穆王还感叹道:“哎呀,我德行不足,贪图玩乐,将来后世会不会数落我的过错呢?”

这时有个将士进言道:“后世对您的期望是不要违背天道,只要农工丰收,百姓安乐,官员各司其职,那就是顺应天意,就不能说是贪图游乐,德行不足。天子与民共利,这正是世上的常规啊。”

穆王听了这番话非常高兴,解下身上的玉佩,赏赐给了这位将士。

就这样,穆王毫无心理负担的启程了。

以上是第一卷的部分内容。

第二卷的开头,也是缺失了一大段。但是通过第四卷中的总结我们可以知道,穆天子离开河宗氏之后,又经过西夏氏、珠余氏、河首襄山,在戊午日抵达了昆仑山脚下。

昆仑山的位置现在还没有定论,有人说是祁连山脉,有人说是巴颜喀拉山,有人说就是今天的昆仑山,还有人说是阿尔泰山等等,几乎把西部的高山都数了个遍。

穆王选择了一个吉日登上了昆仑山,参观了黄帝之宫,并且还给黄帝的臣子丰隆的坟墓培了土。

癸亥日,穆王在昆仑山举行了祭祀。

六月丁卯日,穆王登上了舂山向四方眺望,不禁感叹道:“这里真是天下最高的山啊。”

舂山上有一种不畏风雪的植物叫孳木华,穆王很欣赏这种植物,于是取了种子想带回去种植。

书中记载:

舂山

百兽之所聚也

飞鸟之所栖也

书中还特别记载了一种很凶猛的野兽,外形像麋鹿,骨骼像豺狼,但是能够吃虎豹。另外这里还有红色的豹子、白色的虎、青色的雕。

周穆王在山上游玩了五天,并在石头上刻字留念。

之后穆王继续西行,到了舂山脚下一个叫赤乌的地方。赤乌人自称其祖先是周族宗室,并向穆王献上了一千斛美酒、九百匹食用马、三千只牛羊、一百车穄麦和两位美女。

穆王回赠了四辆黑色的马车、四十镒黄金、五十条贝带和三百袋朱砂。

在整个行程之中,每到一个部落,穆王与各部落之间互赠的礼物大致都是如此。穆王从当地部落获得食物补给,同时也会赏赐对方金银珠宝。

大概在六月末的时候,穆王到了群玉之山。群玉山是上古帝王藏书的地方,山上遍地都是玉石,草木很少,也没有鸟兽。

穆王在这里采集了大量玉石,并派人留下来继续开采,自己则继续向西北前行。

又走了大概一个月,在七月底癸亥日,穆王来到了西王母之邦。

以上就是第二卷的部分内容。

第三卷一开始,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穆天子与西王母的会面。

穆王选了一个吉日,手执白玉珪和黑玉璧来见西王母,并向西王母献上了一百匹锦缎和三百匹素缎。西王母拜了两拜,收下了礼物。

以上这些描述,足以见得西王母的地位应该是高于穆天子的。在之前的行程中,各部族都是主动先向穆王进献酒食牲口,然后换取穆天子的赏赐。但是在见西王母的时候,穆王却主动先向西王母进献了礼品。

乙丑日,穆王在瑶池请西王母饮酒,西王母为穆王歌唱道:

白云在天

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

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

尚能复来

意思是希望穆天子有生之年还能再来拜访,穆天子答道:

予归东土

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

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

将复而野

意思是等我回去治理好国家,三年之后再来见你。

西王母听了穆王的答复,又以歌谣回应,以表达对穆王离去的不舍之情。

其中比较重要的信息是,西王母自称是天帝的女儿,并且是受天命守在西土,与虎豹为群,乌鹊相处。

酒宴结束之后,西王母返回了她的国都,穆王则登上了弇山,并再次在山上刻石留念。还在山上种了一颗槐树,将这里命名为西王母之山。

之后穆王并没有直接返回,而是继续向北前进,来到了此次旅行的终点站:西北大旷原,并在这里修整了三个月。

期间,六师部队主要靠猎取鸟兽为生。这里虽然鸟兽很多,但是由于无限制的捕杀,最终鸟兽都被捕杀绝迹。穆王还命令全军收集鸟类的羽毛,足足收集了一百多捆。

己亥日,穆王踏上了东归的旅程。回程途中也不是一帆风顺,其中有一处描写让人印象深刻:

在经过一处沙漠时,穆王缺水干渴,求水不得,于是禁军卫士高奔戎将自己马的脖子扎破,为穆王取马血止渴。

穆王觉得很好喝,便解下身上的玉佩,赏赐了高奔戎。

以上就是第三卷的部分内容。

第四卷前半部分都是在说穆王东归返程的经历,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在经过一个叫巨蒐氏族的部落时,这里的人请穆天子喝了白天鹅的血,还准备了牛奶羊奶为穆王洗脚。据说这是因为人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既疲劳又容易得病,用这种方法则可以祛除疲劳和疾病。

穆王回程的速度要比去时快的多,其中有两处描述都用了"翔行"一词,意思是飞一般的速度。

《史记·秦本纪》中对此处也有记载,说的是穆王西游期间,因为带走了六师军队,国都军防空虚。徐偃王趁机作乱,穆王一日千里以救乱。

但是《穆天子传》中对此并没有描述,最终在癸酉,穆王回到了宗周。城中的官吏,进献了白天鹅血给穆王喝,还用它给穆王洗了脚。

造父用羊血喂了驾车的马匹。

庚辰日,穆王在宗周太庙举行朝会,命人总结了这次旅行。

按照记载,穆王从宗周到西北大旷原,一共是一万四千里,往返总共有三万五千里。

以上就是《穆天子传》前四卷的内容。

由于篇幅的原因,这里展示的只是部分内容。除了这些,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其他的部落和山河,都很有意思,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原著。

穆王此行向西走了一万多里,到访了西王母国。那么问题来了,西王母是谁呢?

关于西王母,最著名的一段记载出自《山海经·大荒西经》: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这段话详细描述了西王母的居所昆仑丘和西王母的样貌。

对照我们今天的地图,地球上还真有一个地方与《山海经》中的描述非常相似,这个地方就是埃及。

持这个观点的人认为,《山海经》中的西海就是地中海,流沙就是撒哈拉沙漠,赤水就是红海,人面虎身的神就是狮身人面像,所以昆仑丘就在埃及。

如此一来,西王母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埃及法老。

基于以上这种观点,我们自然就会想,莫非周穆王是到了古埃及?

西王母的地位不亚于周穆王,在当时,也只有埃及法老能有这个实力了。

这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但巧合的是,穆王向西最远走了一万四千里,假如按照现在的里程计算,一万四千里也就是七千公里,而洛阳到埃及的距离刚好就是7000多公里。

更巧的是,古埃及第二十一王朝的第六位法老名字叫Siamun。siamun,西王母发音很像。而且他的在位时间,与周穆王是有重合的。

里程数、时间和名字都对上了,这么看来,周穆王还真可能是到了古埃及。

事情是这样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最后这段总结里。

这段总结将穆王的去程分成了8段,返程分成了2段。但是如果我们将各段的里程加起来就会发现,得到的总里程与书中给出的总里程并不相符。

对此,我们只能自己做一些合理的推断。

先看去程,8段行程中有7段给出了里程数。这7段的里程之和是13300里。但是书中给出的总里程数是14000里,所以没有给出里程数的这一段很可能是700里。最终的14000里是各段累加而得到的,所以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数据。

回程就很简单了,只有两段。分别是7000里和3000里。总里程数是10000里,比去程要少一些。根据书中的记载也能看得出来,穆王返程的时候很少绕路。所以与去程相比,这个里程数也算合理。

但是往返的总里程就差的离谱了,35000里,与实际计算的总里程数差了1万多,所以我觉得这个数据是存在错误的,不知道大家是什么看法。

去程14000里返程10000里我认为是比较可信的数据。

又因为书中明确的说,大旷原名字叫西北大旷原,穆王返程的方向也是东南,所以大旷原应该是在宗周西北一万里的地方。

根据出土的量尺,我们可以知道秦汉时期的一里是415.8 米。据传殷墟也曾出土过骨尺和牙尺,由此推算的商代一里的长度大概也是400米左右。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西周的度量文物出土。但是根据古籍的记载推算,西周一里的长度,应该也是400米左右。这样,我们就可以将《穆天子传》中记载的里程换算成现在的公里数了。

得到的结果是大旷原应该在洛阳西北4000多公里的地方。

我测量了一下从洛阳经河套到准格尔盆地旁边的克拉玛依,步行最近的距离大概是3300公里。如果继续向西北前进4000多公里的地方,就已经到达哈萨克斯坦境内了。

考虑到古时道路可能会更加曲折,大旷原的位置很可能就是在准格尔盆地到哈萨克斯坦这一带,方位上可能还会更北或者更南。

而根据《穆天子传》的记载,西王母之邦就在大旷原南部。所谓洛阳到埃及7000多公里,实际上指的是直线距离。如果真要步行的话,距离会远远大于这个数值。

这样从方位和距离来判断都不会是埃及,所以周穆王到访的应该是西北地区的一个邦国。

但是西王母的姿态为什么比周穆王还高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山海经》中。

在《山海经》的记载中,很多上古部落的首领都被神化了,西王母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在这些神中,只有西王母偏居一隅,远离纷争,而且地位相当崇高。

后来黄帝等部落的原始族群由于不断地融合分裂,已经没有了一个明确的聚居地。但是西王母部落在世人心中,却一直存在于遥远而神秘的西方,是人们意识中唯一幸存的、被神化了的上古部落,成为了一个带有神性的国度。

在穆王整个行程当中,有三次提到穆王择吉日。第一次是祭祀河神的时候;第二次是登昆仑观黄帝之宫的时候;第三次就是在会见西王母的时候。

另外《周礼》记载:

以玉作六瑞

以等邦国

王、公、侯、伯执的是圭,子、男执的是璧。穆王见西王母,则是手执白圭玄璧。圭与璧共用一般都是在祭祀的时候,这些细节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周穆王对西王母神性的认可。

一个是帝女,是天帝之女。一个是天子,是受命于天的凡人。所以穆王降低身段不是因为国家实力,而是因为意识形态。

最后声明一下,以上的猜测仅仅是针对于《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并不是对《山海经》中西王母的考证。

穆天子见到的西王母是不是从别的地方迁徙至此、或者是不是真正的西王母,这都是可以继续探讨的问题。

标签: 考古, 埃及, 西王母, 周穆王, 穆天子传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