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龙脉恒山悬空寺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悬空寺为啥这么「悬」?它为啥能千年不倒?
悬空寺为何千年不倒?
中国的悬空寺不止一座,细细数来,全中国留存下来的悬空寺大约有十几座。
最仙的一座,也是在全球影迷当中印象最深刻的悬空寺,当属苍岩山悬空寺。
因为导演李安让《卧虎藏龙》的女主角玉娇龙从这里一跃而下。
镜头里的悬空寺,在绿树、苍山、云雾的映衬下仙气飘飘,让人过目不忘。
苍岩山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西南,是太行山脉的支脉。
这座最有美感的悬空寺,其实是苍岩山福庆寺的一部分,修建在半山腰上。
说它是悬空寺呢,其实它只有两座悬空的建筑。
一座是悬空寺,另外一座是悬空石桥。
寺在后,桥在前。
玉娇龙就是从这座石桥上跳下去的。
苍岩山福庆寺悬空石桥
有意思的是这一寺一桥的建造时间还不一样,石桥是隋代建造的,而桥楼殿是唐代的建筑。
这一寺一桥,把苍山的两座最为险峻的山峰连在了一起。
后面的悬空寺又被称之为桥楼殿,因为整个大殿都建在一座石质的拱桥上面。
桥楼殿坐西向东长15米,宽8米,大殿翼角高翘、流苏彩绘。
殿里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
如果大殿装满游客的话,总重量大约在35吨左右,这35吨的重量全都压在了下面的石桥上。
桥之下就是70米高的绝壁。
听着虽然有点心惊肉跳,但其实你真的走上去并不觉得「悬」,因为下方的石桥是单孔圆弧拱桥,也是隋唐时期的建筑师们最得心应手的一种桥梁建筑方式。
这种桥力学结构合理,可以经久不衰。
比如现存的河北赵州桥就是这种单孔圆弧拱桥的典范。
它是隋炀帝时期的作品,在大约1400年时间里,经历了无数次地震、火灾、兵乱之后,依然笑傲江湖、挺立不倒。
所以苍山桥楼殿虽然也叫悬空寺,但它实际上并不「悬」。真正看起来「悬」,走上去更觉得「悬」的悬空寺,是在山西大同附近的翠屏山上。
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北岳恒山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
远远看去,这一溜寺院建筑就像是挂在悬崖上的装饰品。
远看恒山悬空寺
悬空寺上方是一片突兀的石灰岩,下方是大约60-90米深的河谷,相当于20-30层楼这么高。
稍微走近一点,你就能够看到支撑亭台楼阁的只有10多根碗口粗的木柱子。
支撑亭台楼阁的10多根碗口粗的木柱子
不由得让人心里捏了把汗,就靠这几根柱子能撑得住吗?
恒山悬空寺的设计者现在是已经找不到记载了,不知道是谁。有人说是北魏的一个叫「了然」的和尚,有人说是北魏皇帝拓跋宏为天师道长寇谦之所修的天师道场。
不过这些说法,一个都没有办法得到证实,但是悬空寺它建造的年代,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就是在距今1500年前的北魏时期。
您可能听着有点糊涂,怎么一会佛教一会道教的,那它到底是佛寺还是道观呢?
其实这座悬空寺不仅既是佛寺又是道观,有的时候它还是孔庙呢。
因为寺里同时供奉着释迦牟尼、老子和孔子,可谓是三教同在的这么一座寺庙。
悬空寺的原名叫「玄空阁」,这个玄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那个「玄」。所以寺名实际上是取道家之「玄」与佛家之「空」的合意叫「玄空」。
后来大家又发现,这个玄妙的「玄」和悬挂的「悬」是谐音的,况且寺庙确实就像是悬挂在悬崖峭壁之上嘛,所以「悬空寺」这个悬挂的「悬」这样就叫开了。
悬空寺沿着山体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地势越高,楼体也越来越狭窄。
整个寺院都是木质结构的。
寺院的主体建筑之间,是由栈道连结,入口在南楼。
南楼其实是建在岩石上的,包括栈道都是从岩石上开凿出来的。
每一块砖都是踏踏实实砌在岩石上的,虽然狭小,但是站上去稳当啊,它并没有危险的感觉。
真正有危险感觉的是北楼。
北楼有两座三层九脊的飞楼,这个脊是脊梁的「脊」、山脊的「脊」,中间是栈道连结。每座飞楼都有十几米高,如果站满人的话呢,每一座楼都有十几吨重。
但是这两座飞楼和连结飞楼的栈道,看上去完全是靠外侧这10多根摇摇晃晃的柱子在支撑。
这就让人很担心,万一撑不住了怎么办?
说这些柱子是摇摇晃晃,那可不是形容词、不是夸张啊,因为如果你用手指去捅这些柱子,它真的会摇晃。
再加上一走一颤的楼板,眩晕指数其实要大大高于用现代钢材料支架。
加上特殊玻璃地板所建造的那个「天空步道」,胆小的人呢是不敢上,敢上去的人呢多少也会头发晕腿发软。
就连走过无数险境的旅游大咖旅行家徐霞客上了悬空寺,都不得不竖起大拇哥称赞一声:悬,真玄!然后大笔一挥,在《徐霞客游记》里写下了「天下巨观」四个字。
要知道徐霞客走南闯北的时候,今天大家熟悉的很多旅游景点那是连路都还没有啊,可是连徐霞客上悬空寺都出了一身汗哪。徐哥又惊又爽之后,悬空寺历经风雨又悬了200多年到如今,仍然是晃晃悠悠的柱子,依然是颤颤危危的楼板。以至于2010年12月,《时代周刊》很不客气的把恒山悬空寺评为全球十大危险建筑之一。
那北楼它真的是悬空的吗?
如果悬空,怎么就悬了1000多年还在那悬着也没垮呢?
答案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真正揭开。
悬空的秘密
时间回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悬空寺的一座飞楼已经有点不稳妥了,当地文物局于是召集了建筑专家前来会诊。
专家们上下查看,发现飞楼下方的几根承重横梁已经严重朽烂了。
那有朋友可能会问,悬空寺在历史上有例行维护吗?
有肯定是有的,但是很遗憾,缺少这方面的细致记录,只是粗略的知道在明朝和清朝更换过梁柱和楼板。
那这次查到的朽坏的横梁,具体是什么时候安放上去的呢?
已经无从得知了。
既然问题明确了,那负责维修的技术人员立即开工,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之后,就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得抽出横梁。
施工人员使劲一抽,可是看起来朽坏不堪的横梁却纹丝不动啊。
再一抽还是不动。
再仔细观察,施工人员和建筑专家们才恍然大悟。
那这里也就藏着悬空寺北楼千年不倒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仔细分析。悬空寺的建造过程,相信您听了以后也会恍然大悟的。
首先悬空寺虽然悬空,但其实不算太高,最低处离地50米,最高的飞楼离地90米,工匠们搭起脚手架就可以开工。
对,不用怀疑,脚手架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中国战国时代就有了。
无图无真相,你怎么知道他用到脚手架呢?
其实这是建筑专家和考古人员,依据之前对古建筑的考古发现推测出来的。
河北省新郑市附近,有一个叫郑韩故城的文物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和韩国,都是定都新郑,现在还能够看到当时留下来的城墙。
城墙遗迹大约有10-16米高,城墙表面有着一排排的洞眼,洞眼的直径大约有15厘米,洞和洞之间间隔的距离大约是70-80厘米,上下的间距在两米左右,洞眼排列相当整齐。
当考古人员把这些数据输入电脑,用软件一还原一运算,你猜怎么着?
原来这些洞眼就是建筑城墙时候的脚手架所留下的插竿洞眼。
其实不管是在长城还是现存的很多其他古城墙上,都有这种洞眼。只不过在施工完毕之后,一般最后的工序,都是用泥土把洞眼给堵上,再刷上几层涂料,于是就看不见了。
因为城墙是军事防御用途的建筑嘛,你留一堆洞眼干嘛呀。敌人来了依样画葫芦,也搭起脚手架攻上城来,那当然是不行的,所以这个洞得填。
古代不仅已经用到了脚手架,大型建筑的脚手架周围,还有用藤条或者麻绳编织成的安全围栏呢。所以安全施工不仅仅是现代人的发明喔,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
搭上脚手架之后,悬空寺的工匠们就进入了下一步工序了,就是在山崖上凿出一个可以施工的平台。
这一步是纯粹的力气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出工出力就行。
平台凿好之后,下一步就是寺庙悬空的奥秘了。
工匠们先在窄窄的平台底部凿出一排巨大的石孔,一共有27个石孔。
这些石孔你乍一看很普通,其实内有乾坤。
因为所有的石孔都是楔形的内大外小,而且这些石孔非常深,一般都有几米深。
这边石匠们在打石孔,另外一边木匠们就在制作把寺院悬挂起来的挂钩了。
说是挂钩,其实应该叫横梁。横梁是一种叫铁杉木的木材,这种木材质地细密,硬度和抗弯强度都属于一流。就是说它相当柔韧、耐折,而且还有天然的防腐能力。
但为了让木材更加坚固、防潮,工匠们还会在铁杉木的表面刷一层又一层的桐油。
桐油是从桐树的果实里榨出来的油,在二战的时候是最常用的军工器材保养剂,防水和防腐效果都是一流。
这里就是敲黑板画重点的部分了。
木匠们会把铁杉木的一头切开口,插入一个木楔,那这个木楔子起什么作用呢?
可关键了,下面您就知道了。
插好木楔之后,工匠们就会合力用器械把这根铁杉木插入打好的石孔内。
这个时候你就会看到,前端的木楔会一点一点的把木头撑大,正好卡在内大外小的石孔里,这就是古代版的「膨胀螺丝」。和今天的膨胀螺丝同样的原理、同样的功能。
古代版的「膨胀螺丝」
后来人把这些木梁称之为「铁扁担」。
铁扁担的2/3插在了岩石里,后面还有一个小小的岩石平台作为支点,再垫上木板,这样每根横梁都可以承受几吨的重量。
铁扁担
那20多根横梁承受10几吨的飞楼,那就妥妥的没问题了。
这个时候特别注重审美的朋友,可能不满了。且慢,外墙上这10多根柱子挂在外面,是既不美观、又不承重还摇摇摆摆,难道它们是用来「显丑」的吗?
其实这10几根柱子自有妙用。
当建筑上站满了人,压弯木质横梁的时候呢,这些柱子它就不再摇晃了。因为这个时候柱子就会帮横梁分担多余的重量了,于是悬空寺有了双保险。
所以悬空寺虽然看上去很悬很险,其实它并没有那么险。
另外悬空寺的选址也很巧妙,它正好在悬崖的凹处,上方突出的岩石正好一石多用。
首先它能够遮挡阳光的直射,防止因为阳光暴晒引起木材的老化;其次,在雨季的时候它还能够遮挡雨水,保持相对稳定和干燥的环境,有利于木结构建筑的长期稳固;第三最重要的是上方的悬崖,它其实是一道保护伞、一根保险杠,掉落的石块就不至于砸到寺庙建筑嘛,就被它挡开了。
雨季遮挡雨水
另外,「悬空寺」坚挺在峭壁上1500年不倒,其实历朝历代都功不可没,特别是明清两代,该修修、该补补,政府拨款就没有含糊过。
上面讲的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分析,不知道这么一讲,您是不是恍然大悟了呢?
但是故事没有到此为止喔,对悬空寺的奇妙之处,还有另外一个维度的解读呢。
那这个解读呢 就得再悟性好一点才能够恍然了。
「高纬度」的解读
中国古人把大地看作是一个有机生命体,认为大地的各个部分类似于人体,也有经络、有穴位。看风水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找准穴位。
东晋的风水大师郭璞,写过一本书叫《葬经》,一直被风水界奉为圭臬。
这书里面就说大地的生气是沿着山脉的走向流动的,遇到丘陵和山岗它就高起,遇到洼地它就下降,而穴位就是生气出没于地表的地方。
简单的说判断风水优劣的第一步,就叫「观山」,也就是考察山脉的走向、型态和结构。
因为山的形状蜿蜒曲折,与龙相似。考察山脉的走向呢,就被风水界称之为「觅龙」,就是寻觅龙脉。
所谓地理五诀,即是觅龙、查砂、观水、点穴、和立向。这其实就是一个放大的过程,由大到小,缩小目标范围,直到找到龙脉上的穴位,那这个地方通常就是一个大大的「吉地」。
北岳恒山发源于山西吕梁山脉,沿东北走向奔腾起伏、蜿蜒而上,到河北省与太行山连结。东西绵延150公里,号称有108峰。
主峰有两座,分别在东西两侧。东为天岭峰,西主峰就是悬空寺所在的翠屏山。
恒山在风水上可以称得上是「来龙深远,去脉奔腾」的好龙脉啊。
而悬空寺的所在地,正是这条龙脉上的一处「穴位」。
风水风水,有风无水那怎么行呢?
「吉地」有水那是必须的。
「穴」是能够藏气聚气,而「水」则能起到载气纳气的作用。
悬空寺挂在横山西主峰翠屏山上,东西两侧的山峰相对,刀削斧劈一般,这么一合抱就成了一条峡谷,叫金龙峡。
金龙峡长1500米,一条名叫唐峪河的河流从谷底缓缓流过。
大部分时间这条河的水量都不大,温柔低调。但是到了雨季呢,河水就会猛涨,恰似一条金龙奔腾咆哮,穿峡而过,势不可挡。
再加上金龙峡南北峡口都很窄,外面不管有多大的风,就算是狂风怒号,吹到谷里都成了小风,变成了和风拂面。无风则气易聚,那这个气就不容易散嘛。
悬空寺还有另外一个妙处。
金龙峡两侧的石壁是两头翘、中间凹的山势,就像一口挂起来的大锅。
而悬空寺就高挂在这口大锅的凹处,也就是看起来接近锅底的部位。
悬空寺就高挂在这口大锅的凹处
那这种地形在风水学上被称之为「聚宝盆」,就是能聚到「气」的最佳位置,抢到这个位置想不顺利都难。
所以,尽管悬空寺处在山西大同这个兵家必争之地,但是从未遭到过战乱的破坏,反而被历朝历代的朝廷看护有加。
总结一下,正因为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种种因素的加持,悬空寺才能「悬」千年而不倒啊。
同时又因为它选在了金龙峡这个龙脉吉地,是顺势而为,不是莽汉的行动,才能如此持久。
足见古人的智慧呀。
那么好,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谢谢大家。
最后剪辑师小谢补了个充:悬空寺牌膨胀螺丝,还是纯天然材料全环保喔,千万别把这个要点给漏了。